比較可信的記錄,來自清代《道光晉江縣誌》(晉江當年為泉州府首縣,永寧衛亦在該縣境內)。據記載,1387年(明代洪武20年),周德興入閩,仿照湯和建立的浙江模式,在警備地方的“泉州衛”基礎上,另設專職海防的“永寧衛”,下轄5個“守禦所”(約等於今天的邊防營),其中就有“高浦守禦所”,並有“城高浦、為高浦所”的建城記錄。同年,官倉“高浦倉”也開始修建——高浦築城,肇始於此。
第二年,1388年(明代洪武21年),湯和入閩,加強閩省海防建設。當年2月,又在“高浦守禦所”的基礎上,在高浦設立“守禦高浦千戶所”(約等於今天的邊防團),隸屬“永寧衛指揮使司”管轄,並開始大規模修築“高浦所城”。同時設立的,還有“守禦金門千戶所”。而廈門城,當年稱為“永寧(衛)中左千戶所”或“嘉禾所”,要到6年後的1394年(明代洪武27年)2月,才由“建寧衛中左千戶所”遷建改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