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釋義:農歷二十四節氣之壹,意味正式進入秋季。
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的含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分”示晝夜平分之意,同春分壹樣,此日陽光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此後,陽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漸趨晝短夜長,氣溫降低,在全國具有普遍意義。
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從冬至開始白天越來越長,但是從春分開始白天比晚上長,從夏至那天開始白天越來越短,但是從秋分開始才白天比晚上短。
秋分天氣特點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壹次次的降水,氣溫也壹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壹場秋雨壹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
在我國的華北地區有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諺語中明確規定了該地區播種冬小麥的時間;而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江南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此外,勞動人民對秋分節氣的禁忌也總結成諺語,如秋分只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