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借鑒古人治療瘧疾的方法,研發出抗瘧原蟲成分的?青蒿素?,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引發了人們對傳統中草藥的關註。
或許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講,瘧疾離的有些遙遠,也僅僅在某些落後的地方才能感受到它的威力。其實,毫不客氣的講,瘧疾對人類的危害是很大的。古代人們對於這種傳染病束手無策,甚至認為這是神對人類的懲罰,古印度則將其稱為?疾病之王?。
古人嘗試了很多治療瘧疾的方法,但均以失敗告終,羅馬名醫蓋倫根據?四體液說?,采用放血和催吐的方法來治療,但瘧疾本身就會導致貧血,放血只會使人死得更快。中醫學認為驅邪截瘧是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根據證候的不同,應采取不同的治法。在東漢成書的《傷寒雜病論》壹書中就提到常山有治療瘧疾的功效。
當人體正氣不足,外感風寒或暑濕之邪,復感瘧邪時,使得陽氣內蘊,不能外達四肢,則會出現寒多熱少,頭項腰脊痛,無汗等,稱為牝瘧,原文指出:?瘧病,多寒,但寒不熱者,此名牝瘧,蜀漆散主之。?蜀漆散中包括蜀漆、龍骨、雲母,蜀漆為常山的幼苗,為治療瘧疾的專藥,但特別容易引起起惡心嘔吐,損傷人體正氣;雲母甘平,入肺、脾、膀胱經,益肺平喘,祛痰化濕;龍骨為鎮靜安神之藥,具有收斂之性,能防蜀漆傷正;配以熟漿水以和胃,助蜀漆吐痰。此方還有壹個特點,就是須在瘧疾發作前2小時服用,發作時不適合服藥或者進食。
通過上面的閱讀,相信大家對瘧疾有了壹定的了解吧,是不是覺得我們的祖先很偉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