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歐陽修是從慶歷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等職。被貶官的原因是由於他壹向支持韓琦、範仲淹、富弼等人參與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運動,而反對保守的呂夷簡、夏竦之流。韓範諸人早在慶歷五年壹月之前就已經被先後貶官,到這年的八月,歐陽修又被加了壹個外甥女張氏犯罪,事情與之有牽連的罪名,落去朝職,貶放滁州。
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展生產,使當地人過上了壹種和平安定的生活,年豐物阜,而且又有壹片令人陶醉的山水,這是使歐陽修感到無比快慰的。但是當時整個的北宋王朝卻是政治昏暗,奸邪當道,壹些有誌改革圖強的人紛紛受到打擊,眼睜睜地看著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長,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沈重的憂慮和痛苦。這是他《醉翁亭記》時的心情,悲傷又有壹份歡喜。這兩方面是糅合壹起、表現在他的作品裏的。
擴展資料:
《醉翁亭記》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壹篇文章。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參知政事範仲淹等人遭讒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辯,被貶到滁州做了兩年知州。到任以後,他內心抑郁,但還能發揮“寬簡而不擾”的作風,取得了某些政績。《醉翁亭記》就寫在這個時期。
文章描寫了滁州壹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壹齊遊賞宴飲的樂趣。全文貫穿壹個“樂”字,其中則包含著比較復雜曲折的內容。壹則暗示出壹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壹則在寄情山水背後隱藏著難言的苦衷。正當四十歲的盛年卻自號“醉翁”,而且經常出遊,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都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作者醉在兩處:壹是陶醉於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於與民同樂之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