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史解密:大禹治水是歷史還是神話?

歷史解密:大禹治水是歷史還是神話?

大禹治水相信只要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大禹治水是至今流傳最廣的故事,其影響謂之深遠。據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無論是《史記》、《尚書》、《詩經》,還是《水經註》、《山海經》、《淮南子》等,均對大禹治水有具體記載與描述。那麽,大禹治水是真有其事還是只是神話故事呢?歷史上有大禹這個人嗎?現在請隨我壹起來看壹下吧。

那麽,大禹治水是真有其事還是只是神話故事呢?

大禹治水是真有其事。而大禹也是歷史上頂頂有名的人物。 > 大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 > 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 有壹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邊,對他們說:“各位大臣,如今水患當頭,人民受盡了苦難,必須要把這大水治住,妳們看誰能來當此大任呢?” > 於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領都推舉鯀。堯素來覺得鯀這個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就暫且將治水的任務委任給鯀。 > 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裏。接著禹被任命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 >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壹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那麽,大禹治水是治理那條河呢?

關於大禹治水的傳統說法見諸於各類古籍,按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而論,大多不可證信。如按《禹貢》記載禹所治理江河的水利工程量,即使能使用當今的先進設備,大舜帝又能從國庫中拿出這樣壹筆巨款,而且發出壹張通行證,讓禹在大舜管轄不了的東夷、西戎、南蠻通行無阻,則十三年中也絕對難以完成如此龐大的工程。 > 新近的說法是,大禹治水治的並非滔滔江河,而是海浸。禹時代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至陸地,世界範圍內都有被海水所淹的傳說。海水退後,地面壹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種。大禹所治理的,正是這種田間水渠的管理。有學者認為,這與孔子所說的“盡力乎溝洫”是大致符合的。而《孟子》等古籍中所說的:“水橫流”、“水逆行”等,也只有在大規模海浸時才能發生的現象。 大禹在歷史上所治理的河流正是這條叫“***水”的小河。而“洪水”原為專用名字,指“***水為患”,後來才成為壹個公名。《說文解字·水部》解:“洪,洚水也。”洚水,即***水。 > 據考古發掘證明,輝縣孟莊遺址的龍山文化城址存有大洪水的遺跡。孟莊龍山城毀於壹次洪水,證據是西墻的中段有壹大的缺口。在西城墻的這段缺口處,二裏頭時期的人們清除了這裏的大部分淤土,然後用夾板築夯成二裏頭時期的西城墻。 > 輝縣大洪水發生在龍山文化晚期、二裏頭文化之前,這正是4000年前舜禹時期。黃河在此時間改道,在豫東折而北向。輝縣是北流黃河水患之重,大禹治水也自當從***工故地開始。這段的治水基本就是泄洪,沿黃河北上,決通九河進行分流。 > 所以《史記·河渠書》等中所說“身執耒鍤,以民為先,抑洪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出現了“九州既疏,九澤既灑,諸夏艾安”,實際上可能是指禹率治水大軍決通九河進行分流,解決了***地的水患。 > 大禹成功治理***水,世人便把他敬為神人,尊為“大禹”,將他與天地相齊名,所謂天大、地大、禹大。當時人們甚至把整個中國叫“禹域”,意為大禹治理過的地方,從而把治理江河、戰勝洪災的所有美好願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