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款中藥美白祛斑面膜推薦
1.銀耳面膜
成分:銀耳、黃芪、白芷、茯苓、玉竹各5克。
制作:將以上 中藥材 ***研成細末,並配面粉5克,用水調和。將其塗面,每次30分鐘。
功效:滋養肌膚,茯苓能祛除面斑,並引導諸藥直入肌膚,但皮膚有炎癥的女性慎用。
2.綠豆面膜
成分:綠豆粉、白芷、珍珠粉、甘草、蜂蜜、牛奶、蛋白。
制作:將中藥材磨成粉,混合綠豆粉、蜂蜜、牛奶和蛋白。30分鐘然後洗去,壹周1―2次。
功效:消炎止痘,美白肌膚。
3.杏仁面膜
成分:杏仁、適量蛋白。
制作:將杏仁以熱水燙泡後去皮,再搗成泥,最後加入蛋白。將其敷面,20分鐘後洗凈。
功效:去除黑斑,柔嫩肌膚。
4.黃連黃岑面膜
成分:取黃連6克,黃岑、梔子、生地、丹參各15克,澱粉適量。
制作:將所有中藥材水煎取藥汁150毫升,加入適量澱粉。將其調勻敷面30分鐘後洗去。
功效:消炎消腫。
5.白芷面膜
成分:白芷10克,白附子10克。
制作:將兩味中藥***研細末,加水和蜂蜜適量調和。將其敷面,20分鐘後洗凈。
功效:有祛斑、消斑、美白作用,適用於面部色素沈著或有 黃褐斑 的女性。
6.甘草面膜
成分:甘草粉、白芨粉、白芷粉、白術粉。
制作:將以上四種材料取同樣的比例,根據自己所需的量拿取,用開水調勻攪拌成糊狀即可。其實使用牛奶調和也很不錯哦。將制好的面膜塗抹在臉上,待20-30分鐘後洗去。壹周兩次。
功效:美白祛斑的效果非常好哦,可以媲美高檔 化妝 品。很適合幹性肌膚使用。
7.葛根面膜
成分:葛根、珍珠粉、蜂蜜、蛋清、白酒。
制作:將葛根研磨成粉末,加入蛋清與適量的珍珠粉和蜂蜜,壹起攪拌均勻,在倒入壹小杯白酒拌勻即可。均勻撫摸在需要美白的地方,敷30分鐘以上,壹周兩次。
功效:美白潤膚,質地溫和長時間敷於面部不用擔心會脫水,純中藥制作,效果顯著。適合混合性肌膚。
8.漢方面膜
成分:白芷、甘草、核仁、當歸、檀香。
制作:將以上5種材料取同等比例磨成粉,然後加入適量的蜂蜜、綠豆粉、牛奶及蛋清,攪拌均勻即可。將面膜敷於面部,待幹後再清水洗凈。壹星期2次。
功效:對於肌膚 毛孔粗 大很管用,能清除肌膚深層垃圾、黑色素,能使皮膚變白嫩細膩,自己動手做的性價比很高。各種肌膚都適用。
9.白蘞面膜
成分:白蘞、冬瓜子、當歸、辛夷、面粉。
制作:取白蘞和冬瓜子研磨成粉備用。將當歸與辛夷熬湯去渣,將制成的粉末與湯水倒入面粉中混合均勻調成糊狀即可。塗抹於需美白處,面部、頸部都適用,15-20分鐘後清洗幹凈,壹周做二次。
功效:這款面膜能有效淡化斑點,達到美白的效果。 營養 豐富的成分能收斂粗糙毛孔,改善痘後痕跡。適合油性肌膚。
10.當歸面膜
成分:當歸9克、甘草3克、白芷9克、蛋清1個、姜黃3克、蒸餾水10毫升。
制作:將藥材分別磨為細末,混合均勻,加蛋清,如濃稠加適量蒸餾水調勻,敷於臉部20-30分鐘,敷料八分幹洗凈,油性每周2次,幹性1次。
功效:這款面膜具有活血醒膚、潤膚 保濕 的神奇效果,是四季皆宜的靚顏佳品。
11種美白效果最好的中藥
1、白術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 植物 白術的根莖,味苦,性溫,其對皮膚致病真菌有壹定的抑制作用。古籍《藥性論》稱:?用白術蘸酒(或醋),均勻塗抹臉上,可治 雀斑 。?
美容 功效:白術可以補氣益血、美白潤膚,適於氣血虛寒導致的皮膚粗糙、萎黃、黃褐斑、色素沈著等。
2、白芷
白芷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香色白,微溫,入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因具有特殊的芳香氣味,所以又名香白芷。歷代被視為美容佳品,是制作面脂的主藥。《日華子本草》記載其?去面皮平疵瘕?。《本草綱目》謂其有?長肌膚,調澤顏色,可作面脂?之效,面脂即當今流行的面膜。
美容功效:柔嫩的肌膚潤澤光滑,滋潤的容顏呈現出水壹樣的靈氣。市場上以其為原料的 化妝品 和美容品層出不窮,而?原滋原味?的白芷,其美容效果更為顯著:白芷水煎劑對體外多種致病菌有壹定的抑制作用,並可改善微循環,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延緩皮膚衰老。
3、白芨
白芨為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地下莖,味苦、甘,性平、澀而黏滑。屬止血類藥,傳統上它對 肺結核 、 肛裂 等癥有較好療效,是歷代醫家治療肺癆的主藥之壹,能補肺,止咳化痰,止血生肌。自古以來白芨也是美容良藥,被譽為?美白仙子?,可治 痤瘡 、體癬、疤痕等 皮膚病 。白芨富含澱粉、葡萄糖、揮發油、粘液質等成分,外用塗擦,可消除臉上痤瘡留下的痕跡。《藥性論》雲其?治面上瘡,令人肌滑?。
美容功效:滋潤肌膚,令肌膚光滑如玉。尤為對風吹日曬較多,皮膚顯得粗糙或是皺紋等與實際年齡偏差較大的人有良效。
4、白蘇
白蘇為人工栽培。唇形科壹年生草本植物,是臨床常 用藥 ,又能食用,入藥形式以莖稱紫梗,葉又稱蘇葉,解表,子又稱蘇子,是蘇子降氣湯的重要成分。散寒解表,理氣寬中。主治 感冒 發熱,怕冷,無汗,胸悶, 咳嗽 ,解蟹中毒引起的 腹痛 , 腹瀉 ,嘔吐等癥。
美容功效:白蘇的美容效應在愛美人士中引起的反響,足以表明白蘇的魅力所在。將鮮白蘇葉擦於腋下可去 腫瘤 ,更奇妙的是:它具有特異的芳香,能將令人尷尬的 狐臭 壹掃而空。幹燥、起皺、灰黃的皮膚尤其適合用白蘇美容,富有彈性而潔白的肌膚是白蘇給渴望美白的人士帶來的福音。
5、白茯苓
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其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本草品匯精要》曰:?取白茯苓研末,與蜜和,敷面可療面瘡。?現代 醫學 研究發現,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但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美容功效:茯苓不僅可顯著提高機體免疫能力,還可使 血液 中氧合血紅蛋白釋放更多的氧,以供應給組織細胞。同時,還可使細胞組織(包括皮膚、黏膜、毛發等)活性增強,活力增大,處於 健康 狀態,從而使皮膚、毛發顯得更加滋潤,達到美容的效果。
6、白丁香
味辛,性溫,為雄麻雀屎。用它浸蜜可防治面瘡和粉刺,能瑩肌如玉。
美容功效:用白丁香調和成稀糊狀敷在手背上,等白丁香幹了後再用水洗掉,如此幾次,手背即可變得潔白細膩。
7、白僵蠶
為蠶蛾科家蠶的幼蟲在未吐絲前,因感染白僵菌而發病致死的僵化蟲體。外用其藥,味鹹、辛,性平。在『神農本草經』載有?滅黑斑,令人面色好?的功效。白僵蠶含有氨基酸和活性絲光素,有營養皮膚和美容作用。僵蠶所含蛋白質有刺激上皮脂腺,調節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因而對女性性激素分泌失調引起的黃褐斑有壹定療效。僵蠶含維生素E9.89%,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質氧化形成的 老年斑 。其所含的活性絲光素能促使皮膚細胞新生,調節皮脂,改善皮膚微循環,可增白 防曬 ,消除色素沈著,保持皮膚彈性。
美容功效:白僵蠶含有草酸胺,還有蛋白酶,殼質酶,脂酶等水解酶可 消化 角質,分解色素防疤痕去粉刺治瘀斑的作用。
8、白蘞
為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葉子多而細,取其根莖入藥。味辛、甘,性涼。 清熱 解毒 ;散結止痛;生肌斂瘡。《藥性論》曰:?可治面上瘡皰而美白肌膚。?
美容功效:白蘞可美白、治療面部雀斑、清熱祛風。對於消除皮膚斑點、消除皮膚痘痘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
9、白附子
白附子性味辛、甘、熱,有毒,常用來祛風除贅和散寒化痰,及治療面癬、 偏頭痛 等。在 美容 護膚 上,它則可以預防面部皮膚病和引導其它中藥到達面部,使其發揮藥力。《本草經疏》記載,白附子?性燥而升,風藥中陽草也?風性升騰,辛濕善散,故能主面上百病而行藥勢也。?取其搗碎成細粉,以酒拌和,用來敷面,可治粉刺和雀斑。
美容功效:用白附子研末於睡前洗臉並以白蜜塗於紙上貼面上,則面部黑色素斑可漸消退。由於白附子有小毒,有較強刺激性,因此它壹定要和其它中藥粉混合使用,如果是皮膚敏感的朋友,則最好不要使用。另外,白附子和附子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中藥。
10、白蒺藜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1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實,屬於平肝息風藥,味苦辛,溫,入肝、肺經,具有平肝解郁,祛風明目的效用。用於肝陽眩暈頭痛,肝郁脅痛,風熱頭痛,目赤腫痛,皮膚 瘙癢 等癥的治療。其含有多種 生物 堿和甙類,有降 血壓 、降 血脂 等作用,其中所含的過氧化物分解酶,具有明顯的抗衰老作用,久服可祛臉上瘢痕,並讓肌膚柔嫩潤滑。
美容功效:本品能祛瘢痕、祛斑。治療面部瘢痕,常與梔子配伍,研末醋調,夜塗旦洗;或再加木蘭皮,研末醋調,即《千金翼方》之治黑瘢方。《備急千金要方》單用本品研末沖服,治 白癜風 。血虛氣弱及孕婦慎用。
11、白果仁
白果仁為銀杏的成熟種子。其味甘、苦、澀,具有斂肺定喘、止帶濁、縮小便的功效。常用於痰多喘咳,帶下白濁,遺尿、尿頻等 疾病 的治療。其富含的白果酸在體外可抑制壹些皮膚真菌。所以,外用可治頭面手足多種礙容性皮膚病,並可延緩皮膚衰老,防止皮膚粗糙。
美容功效:將白果仁搗成液漿塗於臉上,可令肌膚柔嫩光滑,白皙嬌美。這裏壹定需要註意的是白果仁生食有毒。如果中毒,白果殼煎水喝就可以解毒。
10種美白祛斑 偏方 推薦
1.僵蠶、白附子、白芷、山柰、硼砂各10克,石膏、滑石各16克,白丁香7克,冰片2克,研成極細粉,每晚睡前用水或牛乳調勻,搽面部。
意見 :在《集驗玉容散》中可找到這個方子,它是在《醫宗金鑒》玉容散的基礎上加減的。漢方的玉容散是慈禧太後的禦用秘方,可以治療黑斑、皮膚粗糙,也可美白和去粉刺。之後還有些方子加有通透性強的冰片的,是美容潤膚之品,可使面部黑斑消退,容顏美好。
2.白茯苓研末,加白蜜調和,每夜外敷面部。
意見:來自?大長今?上的美容 祛斑方法 。有壹定的營養肌膚,消除老年斑、黃褐斑的功效。中醫認為茯苓能化解黑斑、瘢痕,與蜂蜜搭配使用,既能營養肌膚又能淡化色素斑。
3.白附子研末,加白蜜調勻,塗紙上。每晚睡前洗凈面,貼面。
意見:白附子祛風除濕,暢通經絡,去?面上百癧?(《名醫別錄》)。但此方有毒性,過敏性皮膚和有痘皮膚慎用。123下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