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 [fù]
覆是壹個漢語漢字,讀音fù,是形聲字。本義為翻轉,傾覆。引申出覆蓋,《說文》“覆,(傾覆)也,壹曰蓋。”再引申出覆滅、覆翼、覆庇、覆勘、覆函等。
部首?覀
筆順:橫、豎、橫折、豎、豎、橫、撇、撇、豎、撇、橫、豎、橫折、橫、橫、撇、橫撇/橫鉤、捺(***18畫)
”覆“筆順圖
基本字義:
1、遮蓋,蒙:~蓋。~溺。~蔽。~被(遮蓋,喻恩蔭)。~庇。
2、翻,傾倒,敗,滅:~舟。顛~。~滅。~轍(翻過車的道路,喻曾經失敗的做法)。~沒(mò)。~水難收。~巢無完卵(喻滅門之禍,無壹得免,亦喻整體覆滅,個人不能幸存)。前車之~,後車之鑒。
3、同“復”。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音蝮。《玉篇》反覆也。《詩·小雅》不懲其心,覆怨是正。《禮·月令》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於天子。
又倒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書·胤征》顚覆厥德。
又敗也。《中庸》傾者覆之。《綱目集覽》覆,軍敗也。
又中覆。《前漢·馮唐傳》賞賜決於外,不從中覆也。《註》覆謂覆白之也。
又射覆。《前漢·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註》於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暗射之,故雲射覆。
又與復同。《易·乾卦》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審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註》詳察曰覆。《唐書·鄧景山傳》檢覆私隱。
字源解析
又《廣韻》敷救切,音與宥韻副同。《說文》蓋也。《詩·大雅》鳥覆翼之。《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聲。伏兵曰覆。《左傳·隱九年》君為三覆以待之。
又《類篇》匹北切,音?。義同。
又《韻補》筆力切,葉音逼。《班固·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文字演變:
fù 滂紐、覺部;敷紐、屋韻、芳福切。
形聲字。《說文》:“覆,覂也。壹曰蓋也。從襾,復聲。”本義是翻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沐則心覆,心覆圖反。”《荀子·王制》:“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引申有顛覆、滅亡、覆蓋等意義。還通假為“剡”,有銳利、深入的意思,這時讀為y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