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克蘭的歷史演變

克蘭的歷史演變

克蘭歷史悠久。早在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那裏定居了。自商朝以來,各民族政權都在其管轄之下。幾千年來,勞動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至今仍保存著壹些豐富多彩的歷史遺跡。境內發現了許多龍山文化和春秋時期舊中國文化的遺址,還有漢、晉、北齊、唐時期的古城堡遺址。在克蘭眾多的文物古跡中,宋代長城和岢嵐縣是最著名和最有開發價值的。

克蘭是太原的屏障要塞,太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為了抵禦外敵入侵,戰國時趙武靈王修築了長城,隋文帝利用北齊長城的舊跡修築了長城,隨後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在北齊和隋的基礎上修建了克蘭長城。1998 65438+10月,1999 5月,中國長城協會副會長程大林先生兩次到克蘭,與省、縣文物工作者考察我縣古長城,確認現存長城為東山縣城至王家岔鄉30公裏。這壹段長城大部分保存完好,最高處有3米多,頂部有10米寬。在壹些路段,墻頂仍有30厘米的土墻。附近散落著大量的宋代瓷片,部分地區發現了炮臺,是中國使用火器的產物,更具當代性。長期以來,學術界認為長城不是宋代修建的。這壹發現填補了中國長城史的空白,成為世界上唯壹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重大發現。

自漢代建城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克蘭縣城是漢末劉知遠所建的軍事城市。城市“方圓五裏”,氣勢恢宏。它有壹套完整的防禦系統,其風格類似於古城Xi安。它是古代克蘭的標誌性建築。北宋文學家、歷史學家歐陽修在擔任樞密院副使期間,曾多次訪問克蘭,並撰寫了《修克蘭城》壹文。元豐八年(1084),何,周知年,“擴城東二裏”。明朝洪武七年(1374),鎮西衛司令張行用磚頭將全城包裹起來。"它周圍有7英裏,城市的高度是3英尺和8英尺."這座城市就像壹艘船。有12塔樓,帶旗桿和嬰兒床。城門出奇的高,四個城門都有瓦罐。城外有壹條寬5尺、深2尺的護城河。東、西、北門外有吊橋,城外有4門2堡。現在還有北、東、南三門,大部分都荒廢了。高大的大門在中國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