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故事,主要講述了漁夫浦島太郎在海邊救了壹只被孩子欺負的海龜,海龜為了報答浦島太郎的恩情,招待他去天堂般的龍宮城遊玩,返回的時候他被贈予壹個盒子,並被叮囑不要打開,可他回去後卻發現世上已過數百年,悵然若失之下打開盒子,自己就被變成了老頭。(維基百科)①
玩笑歸玩笑,為了強化觀點的合理性,課堂上我追述了兩點:1、海龜在明知凡人去了龍宮城再返回會發生什麽,可它卻做了邀請。2、海龜沒有選其他不會產生如此後果的報恩方式。
首先是第壹點,明知去了龍宮城,重返現世將面臨物是人非之境,所以,邀請凡人去龍宮城無異於在害對方,可海龜卻仍以報恩為由拉浦島太郎去享受。
其次是方法,亦是第二點所說的,按故事內的描述,龍宮城比之天堂不為過,其富麗奢華言辭難以描摹,但凡給浦島太郎送上壹些便能大富大貴,也可以算是報恩的壹種,為什麽非要請他去玩呢?
最後,當浦島太郎想要回家時,沒有明言其將遇到的境況,反而給個“不可以打開的盒子”。試問,在面對物是人非、無人可依的境況時,不打開盒子找點念想的幾率是多少?
從故事整體來看,海龜走的只是形式上的報恩,圖的是自己心意得遂,頗有上位者不識民間苦的意味。而浦島太郎這恩人,二十多歲的年紀,去玩壹趟回來就被驟然的滄海桑田弄得惘然莫名不說,打開盒子還雪上加霜地成了糟老頭壹個,怎麽看都 慘得壹B “得不償失”。所以總結起來就是“海龜恩將仇報,還是不要救它比較好”。
原本只是課堂發言,隨便聊聊。可之後越想越不對勁,既然是故事,應當有所寓意,可這個故事感覺讓人摸不著頭腦。
要說是在否定助人為樂吧,人家還是帶著浦島太郎去龍宮享受了人間沒有的奢華生活,可從最終結局來看,又像是被惡魔擺了壹道。要說是在提醒人不要耽於逸樂吧,浦島太郎又沒樂不思蜀。
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便乘興考究了壹番,故事是按日本浦島子的傳說改編的,版本多達50種以上。 WTF?會寫字就敢上手是不? 好在已有前人歸類,大致都是如今普及版本所講的故事流程。經比對,日本室町時代『禦伽草子(おとぎぞうし)』②收錄的版本較為詳盡,結局亦有所出入。
海龜是被浦島太郎在海邊釣魚時釣起來的,因感龜之長壽不忍傷害,便將其放生。第二天剛要出海,就見壹個女子坐著小船到來,稱遭遇海難漂流到此,現在孤身壹人,希望能返回故鄉。見其可憐,浦島太郎就幫她撐船,耗了十天左右才把女子送到故鄉。
後面的暫且不提,光看到這裏,敏感的人應該和我壹樣,嗅到壹絲熟悉的聊齋味兒了。
接著看故事,到了女子故鄉,女子的家是銀墻金頂、高門大戶,比天堂還豪華、氣派。女子乘便以感恩為由以身相許,兩人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完)
才怪!
兩人結為連理不久,女子更進壹步,將浦島太郎引進了可以同時玩賞四季的龍宮城府邸,兩人幸福美滿地生活了三年。
浦島太郎思鄉心切,便提出回鄉探親。女子並未挽留,卻哭泣著說了很值得玩味的話,這話是現在的故事版本裏沒有的,卻非常有深意。她說:“「今別れなば、又いつの世にか逢ひ參らせ候はんや。二世の縁と申せば、たとひ此世にてこそ夢幻の契にてさぶらふとも、必ず來世にては、壹つ蓮の縁と生れさせおはしませ。」(這次離別後,不知哪壹世才能再相遇了吧?若夫妻是兩世姻緣③的話,即使今生的姻緣如夢幻泡影,也希望來世壹定能再續前緣。)” (日語水平有限,已經竭盡全力貼近翻譯了)
之後便坦誠自己是龍宮城的海龜,做此種種,皆因感恩浦島太郎。然後,給了他壹個“千萬不要打開”的漂亮盒子。
說句題外話,浦島太郎樂而不忘本是值得肯定的,想要歸鄉探親也是情理之中,可在得知諸如此般匪夷所思的情況後仍不管不顧想要回去,就太不夠敏感。三年都待了,不差這麽點時間把情況摸清楚再動身吧?
回來看故事,浦島太郎回鄉後,才得知世上已過七百年。悵然失意下,他打開了盒子,三縷紫雲騰起,他變成了壹只鶴,往蓬萊山飛去。原來盒子裏是女子幫他儲存好的壽命,所以他才能三年當七百年地生活著,打開之後,便發生了這種 科學難以解釋的 事。
之後,浦島太郎在丹後國(たんごのくに)化現救度眾生,海龜也壹同化現,夫妻都被尊為神明。
故事的末尾,強調了故事的主旨為報恩,並申明鶴和龜都是吉祥長生之物的寓意。
雖然結局差強人意,但總算是比如今的版本有了些許溫情。畢竟夫妻二人最終還是聯袂現身了,比起那孤零零壹老翁的結局有人味兒得多,勉強算是可喜可賀吧。
按理說,到此應該“結案”了,可我產生了壹個新的疑問,源於他們分別時女子的話與結局不相匹配。
矛 :兩地相隔不過十來天的海路,女子卻判定為今生無法再見。且不談女子是神是妖,是否能掐會算,通過她的話,能看出她已知道浦島太郎這壹去會是什麽情況。可她並未阻攔,或是明言,這就有違常理,那她不這麽做的理由是什麽呢?
我個人的理解是,女子對佛家的因緣之說頗有理解,世間壹切皆是因緣聚合的產物,包括她與浦島太郎的姻緣。可是因緣決定的不單單是事件,也決定了事件持續的長短。她因為看出了此世因緣已盡,挽留亦將是徒然,所以才哭得肝腸寸斷,說了那番話。(註意:因緣和姻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
盾 :浦島太郎變成鶴,飛往蓬萊山,那應該是羽化為仙,換言之是 祖墳都要冒青煙的 好事,成仙了還不如凡人逍遙自在?再續前緣會更比之前簡單得多,而且文末也提到夫妻二人已然再聚。這結局不但毫無分別之苦,反有成人之美的意思。
由此得出疑問:女子既然已知浦島太郎回去會打開盒子,進而羽化成仙,並且之後也不是不能在壹起,為何還因離別而哭,並且說是來世再相會?而結尾提及他和女子並非無法碰面,豈不是與女子的話自相矛盾?
按矛的線來推論,結局完全不合邏輯。按盾的點來回溯,與前面的內容毫無關聯。
據我推測,此故事有如此多的版本,可以肯定在流傳的過程中有改寫和變動,而這個版本的結尾過於人為化,想必也是如此。也許浦島太郎夫妻分別以後的部分遺失了,又或是什麽原因未能再續,使得後來續寫的人無法得知盒子裏的玄機,便寫成了羽化為鶴,出於美好的寓意匆匆在結尾簡單地帶了壹句夫妻倆救度眾生被尊為神明。
而後來的後來人也許是察覺到了此矛盾,又不知怎麽接更符合原意,便改成了如今的變成壹老翁。甚至1896年日本童話作家巌谷小波(いわや さざなみ)發表於『日本昔噺』的版本,側重於打開盒子是對沒遵守約定的懲罰。
現在看來,化身為鶴的結局沒能順應前文的用意,是在用自己的理解強續故事結局。而變成老翁的結局雖然避開了矛盾,卻未能探及故事的原意。所以兩個結局都顯得很別扭,使得看故事的人始終無法探尋到其中的道理。而真正的結局如何,已然不可得知。古籍版本中亦未提及,故而故事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便也難再考究。
引用及出典:
① 日文維基百科『浦島太郎』 中日文版的差別不大 (廢話)
②『禦伽草子』中的『浦島太郎』原文 - http://www2s.biglobe.ne.jp/~Taiju/urashima.htm
③日本 兩世姻緣 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