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o yán sǎn
2 《眼科臨癥筆記》 2.1 方名消炎散
2.2 組成硼酸3錢,白礬1錢,梅片2分。
2.3 功效消炎退赤。
2.4 主治五臟積熱,肝火旺盛,上攻於頭目,頭痛目脹,風輪高起,左目旋螺突出,疼痛不已,熱淚常流,惟厥陰弦緊。
2.5 消炎散的用法用量
水沖洗罨,日3次。
3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 3.1 方名消炎散
3.2 組成芙蓉葉10兩,大黃10兩,黃芩8兩,黃連8兩,黃柏8兩,澤蘭葉8兩,冰片3錢。
3.3 主治腹膜炎和闌尾膿腫急性炎癥期。
3.4 消炎散的用法用量用黃酒或蔥酒煎調敷,調成麻醬稠度,按照炎癥範圍和膿腫大小,攤於油紙上或塑料布上約0.30.4厘米厚,敷於患處,外加紗布敷蓋固定。每日調換12次。在形成良好的包塊後外敷消結膏。
3.5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
古籍中的消炎散 《本草簡要方》:[卷之壹水部]冰主治。退熱。消炎。救急頗效。非神誌昏迷。炎腫過甚者。不必用。按人身無論何處發炎發熱。均屬病菌侵入與血...
《滇南本草》:[第三卷]五爪金龍綠色小花,結果似葡萄。味辛,性溫。入肝、腎二經。消炎腫,接筋骨,止血,治風濕疼痛。(附接骨方)鮮五爪...
《本草綱目拾遺》:[卷八果部下]子酸如梅性涼平,清心潤肺,止渴生津,制亢極之陽光,消炎蒸之暑氣,又降三焦實火。治鼻中出血,又牙宣牙齦出...
《本草簡要方》:[卷之二草部壹]肉蓯蓉故名從容。列當鎖陽。功用相同而列當較弱。(亦有潤腸消炎之功。)《本草簡要方》現代張宗祥公元1938年...
《外科十三方考》:[下編]十三方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