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李清照《聲聲慢》

李清照《聲聲慢》

 出自南宋詩人李清照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⑴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賞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為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為賦。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余”。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壹篇悲秋賦。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這首詞在作法上是有創造性的。原來的《聲聲慢》的曲調,韻腳押平聲字,調子相應地也比較徐緩。而這首詞卻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淒厲。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既不委婉,也不隱約,不能列入婉約體。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沈郁淒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聲聲慢·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壹。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壹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壹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壹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淒楚,有如聽到壹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壹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沈沈睡去,那麽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於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壹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於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壹樣,獨自壹人只會覺得分外淒涼。

 端著壹杯淡酒,而在這天暗雲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壹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夫伴飛,唉,雁兒,妳叫得這樣淒涼幽怨,難道妳也像我壹樣,老年失偶了嗎?也像我壹樣,余生要獨自壹人面對萬裏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壹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壹奇思妙想包含著多少無法訴說的哀愁啊!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麽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現在呢?只剩下自己壹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淒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沈的天,壹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壹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壹個人要淒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壹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麽對比,什麽渲染,什麽比賦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壹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壹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壹連串疊字為其特色。但只註意這壹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壹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壹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麽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麽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壹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淒慘憂戚。於是緊接著再寫了壹句“淒淒慘慘戚戚”。僅此三句,壹種由愁慘而淒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於中,不得不吐之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壹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壹。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壹日之晨,而非寫壹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於“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候”;但柳永《永遇樂》雲:“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由陰雨而新霽,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壹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壹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這又是壹個可爭論的焦點。俞平伯《唐宋詞選釋》註雲:

 “曉來”,各本多作“晚來”,殆因下文“黃昏”雲雲。其實詞寫壹整天,非壹晚的事,若雲“晚來風急”,則反而重復。上文“三杯兩盞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嬌》詞所謂“扶頭酒醒”;下文“雁過也”,即彼詞“征鴻過盡”。今從《草堂詩余別集》、《詞綜》、張氏《詞選》等各本,作“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