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歷年的考古發掘,在薛城附近發現的秦漢時期冶鐵遺址有黃店崗冶鐵遺址、薛城北門裏冶鐵遺址、曹埠冶鐵遺址和何穗冶鐵遺址。
黃店崗冶鐵遺址
在山東滕州南張王鎮和官橋,有壹座古老而高大的圍度近28華裏的土城,這就是1988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舉世聞名的薛國古城。薛故城,初夏被大禹車務大夫奚仲封。
現在的薛國老城是戰國時期的孟嘗君父子,是在東南角西周春秋時期城池的基礎上擴建的。這個西周春秋時期的城市,是已經埋在地下的內城的壹部分。內北墻外有大片龍山文化、嶽石文化、商、西周、東周、漢代。在孟嘗君父子擴建的外城中間,有壹處戰國至漢代的大型冶鐵遺址,地上散落著大量戰國、漢代的鐵礦石、冶煉渣和瓦片。
在老城區的中間,有壹個叫黃殿崗的村子,地勢比周邊略高。有許多“千年萬歲”的卷雲瓷磚和青銅武器,據說是薛國君的宮殿基址。黃甸崗村中間有壹棵蒼勁的大唐槐樹。上世紀90年代,由於村裏挖排水溝、修東西路,受傷的樹根逐漸枯萎死亡。據傳,其位置就在原薛縣府附近。
原百年梨園位於黃店崗村東側的高臺上,是壹個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00米的正方形場所。場地東側和南側有兩條排水溝穿過高臺。
在1959處試掘時,發現大量鐵礦石、鐵渣、完全氧化生銹的鐵塊、鑄模(翻沙模型)、鐵屑等裸露在地面上,堆厚約1米。出土了大量的鑄型殘片,可辨認的形狀有斧、鏟、犁、鋤等多種農具。有很多人用人物鑄模型,分陰陽兩種,但都是三個人物,壹個是楊珊二,壹個是巨野二。而且還發現試掘的土壤剖面也呈現出密集的大小鐵礦和其他瓷磚碎片。在廢墟的壹些地方,還露出窯址和燒紅的窯壁碎片。這應該是鑄造農具的作坊。
煉鐵用燃料的問題:
根據煉鐵現場暴露的很多灰坑可以看出,都是地表灰,是木頭燃燒的余燼,沒有燃煤形成的焦灰。可以斷定,戰國末期和秦漢時期這裏的煉鐵廠使用的煉鐵燃料是木材,而不是煤。
1979年9月,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山東歷史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對張旺鎮黃店崗村高臺上的漢代冶鐵遺址進行了又壹次發掘和勘探。
據考證,山陽縣在昌邑(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北)有壹鐵官。目前尚未發現相關鐵器遺址,但薛城黃店崗冶鐵遺址出土的鐵鍬上刻有“楊珊二世”字樣。已知山陽縣有鐵官,至少有兩個鐵作坊,地點需要查。需要註意的是,古雪城黃店崗冶鐵遺址出土的部分陶鑄模型上有“巨野二”字樣。據《漢書·地理》記載,山陽縣有“鐵官”和“莽日巨野”,說明楊珊在辛莽之後改稱“巨野”,巨野縣也有鐵官。
今天滕州的古薛城,西漢時是魯國的壹個郡,魯國有鐵官。因此,薛城黃店崗冶鐵遺址應該是魯國鐵官的煉鐵作坊。薛城西距山陽縣鐵官所在地昌邑(今山東金鄉)100多公裏。魯國的鐵作坊為什麽用帶有山陽郡(巨野縣)標誌的鑄造模型?
也就是說,薛是漢代魯國的郡,從來不屬於山陽郡。漢朝在魯地設鐵官,山陽郡(古縣名在山東金鄉西北)在雪帝之西,距離很近,金鄉地區在王莽新朝時也叫巨野。
藤縣袁宏道出土的冶鐵畫像石
但《漢書》卻記載了這樣壹件大事:“永世三年(公元前14年)十二月,鐵官蘇陵等228人,襲殺長官,盜軍械庫兵器,自稱將軍,攻城略地,歷盡十九縣十國,殺了(今河南濮陽)知府及汝南校尉”。漢朝時期,冶鐵工匠多為罪犯,生活艱苦,受壓迫,不堪封建統治者的剝削,所以經常發生暴動。也許是因為這場冶鐵罪犯暴動,山陽縣的鐵廠(王莽的名字叫巨野)被廢除,迫使工匠們把原來的模具搬走,向東遷到離泗水很近的雪地,繼續冶鐵鑄鐵。因此,薛城冶鐵遺址出現了“楊珊”和“巨野”的鑄造模型,因此考古界也稱之為漢代“楊珊”冶鐵遺址。
近年來秦印中關於秦郡的印文約有50枚,可以確認漢代承襲秦郡的制度。其中《薛城印》《漢書地理》註曰:“故郡元年為魯。”下屬各縣都有“薛”。還有《(卷二十五)泗水(泗水)註》盧希安郡雲:“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慮,漢後元年(公元前187年)慮魯。”根據與上述郡縣印章相同的薛城印章來看,這個“薛城”應該是薛縣(今山東滕州古學)的輔官。
據《漢書·地理》隴西郡註:“秦家...有鐵官、鹽官。”“鐵官”、“鹽官”是秦朝時期郡縣的特殊下屬官員,鐵官是其中之壹,漢承秦。可見秦代在薛縣設立了鐵官,薛縣最大的冶鐵作坊就設在今天的黃殿崗高臺上。
藤縣弘道院出土的冶鐵畫石,底線左下角,生動地反映了漢代冶鐵的景象,主要生產環節都有展示。畫像中,壹人持坩堝,三人鍛造。左邊有人拿著橢圓形的皮包吹,右邊壹人看著修武器。在右邊,他看到壹個人將鐵片放在壹個水池中進行冷淬,鍛造的武器掛在前面的墻上。然後,在右宮門外,有壹幅鐵犁耕刀舞的局部地圖。這幅冶鐵圖充分反映了漢朝繼續沿襲秦朝“鹽鐵專賣”和“專幣鑄造”制度的歷史事實,說明了漢代冶鐵業興盛的事實,更充分地展示了原屬(後祿郡)的薛縣和滕縣生產力的大發展和社會的大進步。
對於薛故城冶鐵遺址中的黃殿崗高臺,歷代著名詩人的詩詞歌賦中有許多關於宮殿高臺和圍城廢墟的描寫和感傷。
曾是北宋宋仁宗時代“鐵官”的陳悅,被任命為“鐵監三司輔”,專門來到秦漢時期專門設置鐵官的縣薛縣視察,作為魯南薛縣冶鐵中心點崗皇帝和的高臺。當他面對長滿雜草的雪公臺池塘上散落壹地的鐵渣和範濤,以及依然高大巍峨,卻早已因年久失修而斑駁裸露的老城墻,以及位於城墻東北角、已成為牧羊放牛好去處的孟嘗君高大陵墓時,曾經的浪漫氣息早已被風雨打得蕩然無存。這壹切使陳悅悲傷地嘆了口氣。
這首詩說:
當我聽到雍門豎琴時,
這些話讓我熱淚盈眶。
此外,在嶺谷的岸邊,
泳池平臺沒什麽好追求的。
宋真宗頂級文人詩人來古雪城,是為了拜謁朝廷重臣丁舊居,也是以慕雪地悠久文化的名義來的。宋玉在古城裏走了壹圈,古城年久失修,但依然很高。在龔舊居東側的高臺上,宋玉看到了也看到的悲慘景象。與此同時,他還看到薛縣寬闊的龔雪平臺已經塌陷在溝裏,平臺上煉鐵淬火的磚池還在碧波蕩漾,盛夏依舊。池塘裏的青蛙,瞪著兩只又大又圓的眼睛,認不出世界的興衰,還在學唱著、、薛縣興盛時的鼓吹。
郭雪古城冶鐵遺址
這壹切真的是“商界女強人不知死恨國,卻依舊隔河唱後院花”的撕心裂肺的痛。詩人嘆了壹口氣,寫了壹首由顧雪、丁作詞的感傷詩《論東池》。他在詩中說:
薛縣的高臺已經半傾斜了,
碧波的遺產充滿了美。
池塘青蛙不知道上升和下降的意義,
我仍然從過去的倡導中學習。
清代詩人黃惠森登上龔雪高臺,向孟嘗君致敬。此後,他悲傷地寫了壹首詩《孟嘗君》:
“書生說文勝,敲鐘花錢。我歸故人,食客散於高臺上。產業無止境,農村風暴開放。如果有備用的狐貍和兔子洞,誰又來抱琴呢?”
可想而知,薛國故城黃殿崗的煉鐵遺址,也就是孟嘗君宮的高臺,古稱“龔雪臺”,早就名揚四海了。
古薛城北門李煉鐵遺址
該場地位於古雪城北門附近的陳莊村和東曲莊村之間,面積約5萬平方米,距離黃甸崗煉鐵場地400米。
那裏發現了大量的冶煉渣和鐵渣,還發現了殘留的煉鐵冷凝液,看起來像牛的屍體,俗稱鐵牛。地上發現了石板瓦,南邊的田地下挖到了住宅的石頭地基,應該是依附在原來的煉鐵廠。現在這裏煉鐵壹部分是農田,壹部分是陳莊村民的房子蓋的。
曹步冶鐵遺址
曹埠冶鐵場位於周瑩鎮曹埠村東南約10米處,面積約1500平方米。
平方米,表面可見漢代的瓦、瓦、陶等。,有很多提煉。
渣和鐵渣。現在這個地方已經變成了耕地。
何穗冶鐵遺址
何穗煉鐵遺址位於南昌鄉綏河村西北10米處,占地面積約65438+萬平方米。據測量,在地表50厘米以下,可以看到30厘米厚的鐵塊和爐渣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