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雷聲大雨點小的深層含義是什麽?

雷聲大雨點小的深層含義是什麽?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多雷少雨”是不符合天氣事實的。

因為,在各種陰雨天氣的過程中,雷雨的雨滴不僅不小,而且可以說是最大的。原因是降雨的雨滴在雲中上升氣流中凝結生成。因此,只有在強大的上升氣流雲中,才能落下大雨滴。《科學畫報》6月刊的壹篇文章說,壹位氣象學家2004年在馬紹爾群島和巴西觀測到直徑為1厘米的大雨滴,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巴西和馬紹爾群島是熱帶地區,那裏的雨水基本上來自閃電、雷聲和積雨雲。積雨雲是自然界中上升氣流最強的雲(因此,禁止進入積雨雲內,以免被拋上拋下而墜毀;即使在積雨雲中,也經常會產生比大雨點大得多的冰雹。相反,世界上最小的雨滴,毛毛雨,發生在上升氣流最弱的雲中(如暖鋒雲系),在那裏即使最小的雨滴也壓不住。

本來古人選擇雷來表達氣勢之大是很自然的。因為沒有什麽比“打雷”和“打雷”更厲害的了。但如果用來表達“聲音大但動作小”的意思,雷聲和雨滴的數量和方向自然就要相反:“雷聲大”和“雨滴小”。

當然,成語屬於文學範疇,沒必要完全拘泥於事實。而且雷雨的雨滴雖然不小,但是“不多”。而“小雨”和“小雨”在量的方向上是壹致的。

雷雨天氣有三個主要特點:除了雷電陣雨外,還有雷雨大風。眾所周知,雷電可以傳得很遠(有句諺語叫“雷聲大雨點小”);雷雨大風是積雨雲後部下沈的冷空氣(高密度)在地面快速積聚時,由於氣壓遠高於周圍而向四周發出的沖擊波,也可以傳播到很遠的地方。但是,雷雨就不壹樣了。雖然它的範圍和下沈的冷氣流基本相同,但不會擴大,雨區也是隨著積雨雲的推進而形成的壹條狹窄的帶(相對於大風雷電區)。也就是說,受雷雨天氣影響的區域,大部分地區只有雷聲和大風,沒有雨滴(比如今年6月24日17左右,本市北三環和四環出現雷雨,而程楠則“雷聲大雨點小”,甚至根本沒有雨滴)。諺語“雷公先唱,雨不多”的意思是“雷聲大雨點小”。但是,畢竟“小雨”和“小雨”不是壹回事,成語肯定另有出處。

確實如此。原來這個成語原來根本不叫“雷聲大雨點小”,而是由“雷聲大雨點小”演變而來的。這壹點在許多古籍中都可以看到,如《景德錄》、《五燈會元》等。有趣的是,這是相當正確的,因為除了雷暴帶以外,所有受雷暴天氣影響的地區都是如此。但是,這八個字不是成語,也不上口。如果要精簡到六個字,而且還是要保留“雷聲大雨點小”,那麽“雨滴”之後的字也就別無選擇,只能“小”了。因為至少“大”只是反對“小”。當然“有雷,無雨”,但對比並不強烈。

更重要的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說法符合壹些社會現實。因為,壹般“麻煩制造者”總會采取壹些實際行動(否則事情就會變成另壹種性質,比如“造謠惑眾”)。甚至可以認為,只是因為形成成語的需要,才使用了“雷”和“雨滴”兩個科學術語。這些人文因素可能是成語變得“雷聲大雨點小”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