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減退,腸道鈣吸收率下降,成骨機能下降,骨鈣丟失速度增加,女性每10年骨骼鈣量丟失10%,男性丟失5%。中老年人缺鈣容易導致疲勞、乏力、抽筋、骨質疏松、易過敏。因此,人過50歲,補鈣得提上日程,首推食補。
食補:日常可適當增加富含鈣的食物攝入量,比如雞蛋、牛奶、蝦皮、芝麻、豆腐等。除了註意飲食,可遵醫囑口服鈣劑,每天外出曬太陽、運動等都有助於鈣質吸收。
鋅。研究發現,60~65歲的味覺障礙者中,28%血液裏鋅含量不足,通過補鋅,70%的人癥狀可得到改善。如果中老年人出現食欲變差、經常生病,就要考慮是否缺鋅了。
食補:生蠔、核桃、蛋黃、動物肝臟、海產品等都含有豐富的鋅元素。缺鋅嚴重者還可選擇補鋅劑,但需要註意,補鋅不可與補鈣同時進行,科學做法是,先補鋅後補鈣,兩者間隔30分鐘以上。
鐵。鐵元素是組成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參與人體血液氧的運輸和存儲,直接參與人體能量代謝。人過中年,對攝入的營養物質吸收利用率降低,消化功能減退,胃酸缺乏等均易造成缺鐵。如果中老年女性出現易疲勞、註意力不集中、怕冷等問題,都可能是由於缺鐵性貧血所致。
食補:多吃海帶、紫菜、木耳、豬肝等,這些食物含鐵豐富。
維生素D。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調節血壓、體重及心情。人體缺乏這類維生素,可導致軟骨病、骨質疏松、骨痛和肌無力等。壹般來說,人體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有兩個:壹是通過曬太陽,依靠自身皮膚合成;二是食補。
食補:多吃些多脂魚(鯡魚、沙丁魚、金槍魚等)、雞蛋、奶類等。中老年人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B族維生素。50歲後,隨著人體胃腸吸收功能減退,超過20%的中老年人缺乏B族維生素,而缺乏維生素B12者更普遍。此類營養素的缺乏容易引起代謝障礙,使人出現食欲不振,可能誘發便秘、神經炎等問題。
食補:常吃些粗糧、豆類和薯類等,這是B族維生素的常見來源。不愛吃這些食物的人,最好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選擇膳食補充劑。但不建議痛風患者大量補充,以免誘發痛風急性發作。
常吃4種菜或能延長妳的生命線
海帶降血脂
“海帶的確是壹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菜。”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張湖德表示,海帶生長在海水中,是壹種含碘量非常高的海藻。海帶還含有豐富的粗蛋白、糖、鈣等,含量是菠菜、油菜的好幾倍。
張湖德指出,海帶中的褐藻酸鈉具有降壓作用,對預防白血病和骨痛病也有壹定作用;海帶澱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能幫助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涼拌和做湯都是常見的吃法,不過脾胃虛寒者和孕婦不宜吃太多。”
香菇能防癌
香菇是中國人首次馴化栽培的食用菌,在我國食用歷史悠久,因為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被稱為“菇中之王”。明代皇帝朱元璋就經常食用此蔬,並認為它是“長壽菜”。張湖德指出,香菇“益氣不饑,治風破血和益胃助食”,民間則常用來治治頭痛、頭暈。現代研究則證明,香菇可調節人體免疫功能,降低誘發腫瘤的可能性, 起到防癌、抗癌的功效。
蕨菜祛炎癥
蕨菜又叫做龍頭菜、如意菜,是山區很常見的山野菜。它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很高。蕨菜中的蕨菜素對細菌有壹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殺菌清炎功效,對發熱、濕疹、瘡瘍等病癥都有壹定治療功效。食用時,用開水焯壹下可去澀味。蕨菜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馬齒莧殺菌
馬齒莧又稱五行草、長命菜,在我國分布廣泛,鮮食幹食均可,是壹種古籍上早有記載的野生佳蔬。馬齒莧可用肉絲烹炒,也可用蛋、肉絲做成羹湯食用,鮮美可口,脆潤柔嫩。馬齒莧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外,它本身就有很高的藥理作用。馬齒莧含有大量去甲腎上腺素、鉀鹽及豐富的檸檬酸、蘋果酸等,可以起到保持血糖穩定、降低血壓、保護心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