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1、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公認的道家學派創始人,主張“無為自化、清靜自正”(司馬遷語),代表作是《道德經》。

2、莊子(前369-前286):姓莊名周,字子休,戰國時期文哲大家,宋國蒙人,是老子之後道家理論重要開創者,與老子並稱“老莊”。主張尊重天性,逍遙處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睥睨於萬物”。

3、列子:戰國前期思想家,生卒年不詳,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老,主張“秉要執本,清虛無為”(漢朝學者劉向語)、“貴虛”、“貴正”。現存《列子》八篇,是東晉張湛所輯。

4、楊朱:戰國時期魏國(今河南開封市)人,字子居,是老子之後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張“貴生”、“重己”、“為我”。

5、文子:老子的弟子,與蔔商子夏同時,而少於孔子,曾問學於子夏和墨子。現存作品《文子》十二篇,曾被認為是漢以後的偽書,但1973年河北定縣40多號漢墓出土的竹簡中,有《文子》的殘簡,所以確證是先秦著作無疑。

6、田駢:戰國時思想家。又稱陳駢,齊國宗室。主張“貴齊”、“順道”、“明分”、“立公”,其著作已經佚失。

7、慎到(約公元前395~前315年):戰國時期趙國人。早年學黃老之術,曾在齊國的稷下講學,負有盛名,後離齊至韓。主張“因循”、“尚法”和“重勢”。 

8、宋钘(約公元前370年至前291年):宋國人,主張“崇儉”、“非鬥”、“別宥”。曾有《宋子》十八篇,今亦亡失,僅存輯本。

9、尹文,齊國人。反對諸侯間的兼並戰爭。認為“道”即是“氣”,明確提出了精氣說。並對社會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進行了論證。其他主張與宋钘類似。

10、鹖冠子:戰國晚期楚人,姓名不詳,因“居深山﹐以鹖為冠”(《漢書·藝文誌》),故名鹖冠子。鹖冠子為趙將龐煖之師,龐煖曾多次向他請教,並領兵打敗燕國,《太平禦覽》曾記載馮諼在趙國立功顯名後,鹖冠子害怕龐煥舉薦自己,便和龐煥斷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