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點入面看藝術
中國擁有者豐富的傳統文化,而在歷史的長河中壹些文化傳承至今是沒有做過大的改變的;但有些傳統文化卻在這漫長的時光中消逝不見;而有些傳統文化藝術經過大的改變也留存了下來。
歷史永遠有著壹條鐵律:唯有符合時代發展的事物,才會跟隨時代的步伐壹同前進,才會為更多的人所接受。而留存下來的傳統文化,大多數都不是以壹種固有的形式流傳下來的。
壹幅畫中的“乾坤”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在中國美術史中是壹幅非常著名的“出行”作品,它不僅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而且還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是壹幅珍貴的歷史畫卷。眾所周知唐王朝衰落的壹個重大原因就是因為地方節度使權利過大,《張議潮統軍出行圖》描繪的是唐朝敦煌地區最高統治者張議潮接受唐朝廷敕封為河西節度使後統軍出行的浩大場面。這幅畫作正是大唐王朝歷史的見證者。在當今,關於這段歷史的學文、影視作品更是不勝枚舉、層出不窮,那麽這又和藝術品有什麽關系呢?
當然有關系,影視作品與文學作品都在無形的擴大這段歷史文化的影響力;擴大人們對這段歷史的認知與了解。再來反觀這幅《張議潮統軍出行圖》就會顯得彌足珍貴,其價值自然是不可估量的!
藝術傳承無需拘束
近年來國家工作報告多次提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在小吾看來,若想做到真正的文化保護則必須要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進行不斷地藝術創新。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之上,藝術的創新都是無需太多拘束的。優秀的文化不僅可以用於影視的制作;也可以用於文學創作;更是為豐富多彩的現代文化添加了許多古來有之的中國風格。就像我們之前說過的家族藝術傳承那樣。如果哪天妳看著祖輩留下來的壹件藝術品產生了:“為什麽祖上會留下這樣的藏品?”這樣的疑問。這時妳不妨去深究壹下這間藝術品背後的故事。也許祖輩就是因為這其中的壹個故事;或是壹種精神格調。而這件藝術品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壹定是多元化的。它能提供給新時代文化工作者新的創作靈感,從而也賦予了自己新的生命。
科技之於文創
科技的進步為傳統文化的發展也帶來了多種可能性。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成果會更好地助推文物保護的理念,也帶來了更多的保護手段。科技的力量讓更多文化遺產走進百姓生活。
據壹項數據表示:
2016年9月,“中華古籍資源庫”在國家圖書館發布,到2017年底,國圖八成以上的古籍善本可供億萬普通中國公眾信手“閱讀”;而故宮博物院2017年開放面積達到了76%?
這些文化典籍、國家寶藏,和分布在中華大地上的無數文化遺產壹樣,在科技的推動下展現出了自身勃勃的生機。在科學技術的創新之下,傳統文化也將以更好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才會變的越來越年輕、從而煥發出無限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