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徽派樸學的主要著作

徽派樸學的主要著作

徽派樸學家的著作數以百計,學術研究成果涉獵中華傳統學術文化中的經、史、子、集各部乃至天文、歷算諸多領域,涵蓋了文字、音韻、訓詁、目錄、版本、校勘、輯佚、辨偽各個學科,推為名著的歷來甚豐,可謂人才輩出。徽派樸學的成果,在經學(包括小學)方面所占比重最大。其中如江永的《古韻標準》、《律呂新論》,戴震的《孟子字義疏證》、《原善》、《聲韻考》、《聲類表》,程瑤田的《通藝錄》,金榜的《禮箋》,洪榜的《許氏經義》、《四聲韻和表》,淩廷堪的《禮經釋例》、《燕樂考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註》、《六書音均表》,王念孫的《廣雅疏證》、《讀書雜誌》,王引之的《經義述聞》、《經傳釋詞》,孔廣森的《詩聲類》,汪萊的《衡齋算學遺書》,江有浩的《音學十書》,胡承珙、馬瑞辰、陳奐的《詩》學著作,以及吳承仕《經籍舊音辨證》等,都是各個學術門類中的壹流作品,有些還為國際漢學研究學者所矚目。晚近尚有俞樾、吳承仕、章炳麟等,但已不振墜緒。在清代著名的經學叢書典籍《皇清經解》中,***收書172種,而徽派學者的著述有83種,幾乎占到所收壹半;在清末學術性著作《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論列中,梁啟超在盤點“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經學”時,推舉清代學者的新疏9種,而徽派樸學家胡培翬等人所撰新疏5種便赫然在列;1992年中華書局版北大王力教授在著作《清代古音學》中,設專章論述了清代古音學家十人,即顧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錢大昕、孔廣森、王念孫、江有誥、章炳麟、黃侃,其中顧氏被公推為乾嘉樸學的啟蒙,黃侃是章炳麟的學生,他們的治學都烙上徽派的印跡,這十人中只有錢大昕屬吳派。徽派樸學的地位和影響在中國學術史上舉足輕重,舞動近代史的百年風雲。支偉成在著作《清代樸學大師列傳》中對徽派樸學慨然嘆服道:“人才之盛,誠遠邁他派矣!”

徽派樸學的獨特學風,無論是治學精神還是學問之道,都為中國近現代學術史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遺產,他們使文字、音韻、訓詁從經學附庸發展成為獨立的文字之學,拓展了傳統漢學的範圍,從恪守漢學之說到敢於突破漢學之說。徽派樸學重視考據研究的科學方法,從壹字壹義孤立地說明轉向全面系統地探索,不僅在同時期諸學派中獨樹壹幟,發揚光大,同時創造了學術史上光彩奪目的業績,更因其對近現代的思想發展與學術研究產生的深遠而廣泛的影響而彪炳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