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青山
壹篇成熟的新媒體文章,如果妳有過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故事和金句占大頭,至於引申出的評論和觀點,很多時候根據素材稍加領悟就能出來,這是另外壹個課題。
什麽是素材呢?其實就是我們學生時代常說的擺事實講道理的那個事實,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新媒體文章中的那些故事和金句,這都需要我們刻意地去積累。
金句這方面,我最近壹直在積累,主要是摘抄那些大號上出現的名言警句和比較簡短有哲理的句子,但是故事素材這方面,我覺得自己很欠缺。
這種欠缺,我想壹是因為自己的社會閱歷很有限,二是因為自己看的書、電影、新聞事跡不夠多,或者即使看到過的東西,也無法轉化為有用的信息,用到文章中來,所以常常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既視感。
今天我學了壹節課,主要解決寫文章沒素材怎麽辦的問題,特此將8種方法總結如下,既有利於自己加深印象,也希望給各位小夥伴們帶來壹些靈感。
其實要說起來,故事案例也可以參考使用那些大號文章裏面的素材,但是這樣容易產生洗稿的嫌疑。
所以最好是自己主動搜索尋找新素材,而從自己的親身經歷親身感悟裏挖掘真實可信的素材,根本不用擔心撞題材,因為妳是妳,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不可能完全壹樣。
從自己身上挖掘素材,最好寫最易寫也最有可信度。
親情,友情,愛情,職場,生活……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他人產生聯系,身邊人說的壹些話,或者發生的壹些事情,都可以成為寫作素材。
比如,妳可以寫壹個朋友失戀後的反應,壹個親人對妳考上研究生的看法,壹個同事離職換工作後的經歷……這些,都可以通過日常接觸和聊天交流知曉,是很好的素材。
從身邊人身上挖掘素材,需要我們做個會思考的有心人。
微博、百度、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每天有很多新聞或主動或被動地來到我們的眼前,這其中肯定有壹些適合用做寫作素材,及時保存記錄,需要用時方便找就行。
電視上有壹些很好的情感欄目,其實也可以說算是新聞,我們可以刻意關註並把它們運用到文章當中,同樣是不錯的素材。
從新聞當中挖掘素材,需要保持敏銳的眼光和心態。
我們這裏所說的視頻,不只是時下流行的短視頻,要想收獲更多有利於寫作的系統知識和素材,可以多看壹些經典電影、紀錄片、經典電視劇、綜藝節目等。
視頻素材可以從劇評影評、分析故事人物、解析經典臺詞這幾個方面來入手。當然,如果平時沒那麽多時間看視頻,寫作中又有需要的時候,試試“關鍵詞”檢索法。
從視頻當中尋找素材,需要平時刻意積累和檢索。
我開頭就說到了,從別人文章中積累名言警句作為可用的素材是最好的,因為名人說過的話,妳可以用我可以用,大家都可以用,就不存在抄襲壹說。
但對於故事、個人經歷、影視聚焦等壹些很私人化的素材,肯定不能別人怎麽寫妳也怎麽寫。我們可以帶著批判性思維反其道而行之,也可以從別人的文章中找到壹個點進行延伸。
從別人文章當中尋找素材,需要高度註意避嫌。
知乎平臺是壹個很好的問答平臺,網友們都是各路神仙段子手,評論回復區有很多勵誌感人的故事,也會有很多金句段落,都可以寫在文章之中。
同樣的,其他網站平臺的評論區,或者視頻彈幕,都可以產生不少寫作的素材和靈感,有心多做積累,要用時不發愁。
從網友的回答和評論當中尋找,手動檢索保存備用。
喜馬拉雅、樊登讀書會、十點人物誌……通過音頻積累寫作素材也是壹個很好的方式,放學或者下班或者接小孩回家途中,都可以戴個耳機捕捉有觸動的可用寫作素材。
同時,我相信很多喜歡閱讀和寫作的小夥伴,都和我壹樣,買過很多那種有聲書,類似10分鐘或15分鐘講壹本書這種,但聽了壹兩本就將其拋至腦後。別浪費,聽起來!
從音頻當中尋找素材,是壹個不傷眼很好用的方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寫作者都知道,要想堅持輸出,必須不斷地輸入。書是人類智慧結晶,可以說浩如煙海,而且壹千個讀者心中有壹千個不同的哈姆雷特,書籍裏搜刮下來的素材,和別人重合的可能性很小很小。想寫作,壹定要多看書。
但是書籍那麽多,看什麽類型的書呢?其實什麽書都可以看,關鍵是抓取素材並不是那麽容易,我的建議是大家先去看書,需要用金句或者故事案列可以再回頭通過網絡檢索書中名言或者再次翻書查找相關細節以助寫作。
從書籍當中尋找素材,是壹個最經典最踏實的方式。
素材千千萬,關鍵要會存要會找。什麽是值得記錄的好素材?故事、金句、小實驗、科學數據、專業術語……這些東西可以讓我們的文章瞬間提高逼格,更具可看性。
素材分類,可以按領域劃分,比如情感類放在壹起,育兒類放在壹起;也可以按類型劃分,比如故事放在壹起,金句放在壹起。
有心人遍地都是黃金,無心者滿眼皆為泡沫。寫作,真的需要我們做壹個能夠沈得下心來的人,而在素材積累這方面,更是如此。
大家加油!
齊凡齊微課,22年度9篇,字數1953字數,累計25658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