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古籍,需要專門的知識和專門的人才;出版古籍,也需要有專業的審稿和編輯人員。中央的指示中指出,“整理古籍,需要有壹個幾十年陸續不斷的領導班子,保護連續的核心力量”;“從事整理古籍的人,不但要知識基礎好,而且要有興趣”。這對於出版古籍的出版社和古籍編輯來說,同樣也是重要的。而要做壹個勝任的古籍編輯,第壹要具備必要的基礎知識,練好基本功;第二要有從事這項工作的興趣與事業心。二者不可缺壹。 經過整理和編輯加工的古籍,有兩種形式:排印本和影印本。
排印本:分標點本、點校本、箋校本、新註本、選註本等;今譯和索引也屬於排印本。
影印本:分線裝和平、精裝兩種形式。過去的影印本,大都采用線裝,保持中國古書古雅的特色;但當代的趨勢,要求影印的古書采用平裝、精裝的形式,這樣價格可以低廉,又便於插架。影印的古籍也可以加以斷句或校勘,有部分影印的古籍已是斷句本或校勘本。
排印古籍與影印古籍,壹般說各不相涉。但是過去商務印書館創造了在壹部叢書內排印與影印並舉的格式,這就是古籍愛好者所熟悉的《叢書集成》(初集)。它收錄 100種叢書,去其重復,有的排印(加黑點斷句),有的影印。這個例子說明古籍整理出版的形式,可以不拘壹格,只要有壹定的體例就行了。20世紀30年代的出版界,在這方面的創造性是應該肯定的。
標點、分段是古籍整理中最基本的壹項工作,這就是將古籍加上新式標點,分出段落。標點中又分加專名線與不加專名線兩種。專名線指人名、地名,也包括書名。加有專名線的標點本,比不加專名線的要高壹個層次,因為判斷壹個人、地、書名該不該加專名線,需要較高的學識水平。從當前的古籍出版物來看,有直排與橫排兩種形式,采用橫排形式的大都不加專名線,書名線則用尖角號(《 》)標明。
古籍的影印本主要是選好底本、配補缺頁、殘頁,描修或換字、補字,這幾項都是學術性與技術性密切結合的工作。影印書也常發生錯誤,原因主要出於學術性註意不夠。 古書的文字比較艱深難讀,特別是對於青少年,古書更是難以讀懂。為了祖國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延續,發揚光大,所以今譯也是當前古籍整理應該重視的工作。過去古詩方面的今譯較多,散文方面的今譯幾乎沒有,現在這種局面已經有所改變。當然今譯要求做到準確、優美,達到信達雅的標準,難度也是相當大的。
索引是研究與使用古書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所以也應視作古籍整理的壹個組成部分。日本和美國的漢學家有專門的研究人員,從事中國古籍索引的編制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績。中國近年也開始重視古籍索引的編制工作。索引可以附在壹部書的書後,篇幅大的則可以單行。古籍索引的檢索,壹般采用筆劃方法和四角號碼方法。
“九年規劃”曾將部分近代和現代人對於古代文史哲的研究,包括對專書、專人、專題史的研究著作,列入古籍整理出版範圍,如《中國天文學史》、《中國通史》等。這是就廣義的古籍整理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