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嗯,關於漢字的故事

嗯,關於漢字的故事

漢字的起源

人類社會初期,生產力極低。出於生存的需要,人們不得不團結起來,利用原始簡陋的生產工具與自然作鬥爭。在鬥爭中,為了交流思想,傳遞信息,語言誕生了。但語言是轉瞬即逝的,既不能保存也不能傳播到遙遠的地方,而壹些需要保存和傳播到遙遠地方的信息,僅靠人腦的記憶是無法保存的。於是,最原始的筆記書寫方法——“結體筆記”和“刻體筆記”應運而生。

解聖石

在文字出現之前,人們用各種方法來記東西,其中打結和刻字是最常用的。在中國古籍中,有很多關於結繩的記載。公元前戰國時期的《易經與結繩傳》壹書說:“古有結繩之治,後世聖人易用書。”漢代人鄭玄在《易經註》中也說:“古人無文字,結壹條繩是諾,是大事,是大結;事小,總結繩。”引自《九家易》的左《易經》也說:“古人無文字,而有誓約,大事,大繩,小事,小繩,結數。彼此相待就夠了。”這是關於作出承諾,這是相當明確和具體的。

仰韶遺址骨契圖

雕刻筆記

刻字的目的主要是記錄數字。漢代的劉茜在《名簿事跡釋》中說:“事跡刻,其號也刻。”明確說明房契是刻字,刻字的目的是幫助記號。因為當人們締結契約關系時,數量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糾紛的因素。所以,人們用刻字的方法,用壹定的線條標出數字,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為雙方的“契約”。這是古代的“契”。後來人們把房契從中間分開,分成兩半,雙方各持壹半,依據是兩者的重合。古代的契約上刻有數字,主要用來作為欠債的憑證。右圖為甘肅省西寧縣周家寨出土的仰韶遺址骨架。

打結筆記、雕刻筆記和其他類似的筆記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中都可以找到。中國直到宋朝以後,南方還有繩結。南美洲的秘魯尤其出名。有些民族還可以利用繩子的顏色和結準確地記下壹些東西。

作為原始的記筆記方法,打結筆記,無論是用壹根繩子系住,還是用多根繩子交叉,歸根結底只是壹個簡單的概念,用來表達和記錄數字或方向,是壹種表意的形式。可以看作是文字出現之前的壹個醞釀階段,但不能演變成文字,更談不上文字的出現。因為它只能幫助人們記住某些東西,而不能交流思想,也不具備語言交流和記錄的屬性。所以打結的音符是不可能發展成文字的。

象形文字的使用

象形文字的使用

的照片

由於打結筆記和刻字筆記的短缺,人們不得不使用壹些其他的方法,比如圖片,來幫助他們記憶和表達思想,繪畫導致了文字的出現。唐蘭先生在《中國文獻學》中說:“文字的產生是很自然的。幾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就有好畫了。這些畫大多是動物和肖像,是人物的前身。”但是,只有在“有了更普遍、更廣泛的語言”之後,圖片才能起到文字的作用,才能轉化為文字。比如有人畫了壹只老虎,大家看到就會叫它“老虎”;畫壹頭大象,大家看到都會叫它“大象”。久而久之,大家習慣性地使用類似上面提到的“老虎”“大象”這樣的圖片,介於圖片和文字之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畫面越來越多,畫的也不那麽逼真了。這樣的畫面逐漸向文字的方向轉移,最終導致文字與畫面的分離。這樣,畫面就分為了原本寫實的畫面和已經成為文字符號的畫面文字。象形文字進壹步發展成象形文字。正如《中國文字學》所言:“字以圖為據,原話是可以讀的圖,但不是所有的圖都可以讀。後來文字和圖片的區別逐漸明顯,文字不再是圖片,而是文字。寫作技術不需要寫實的描寫,只要把特點寫出來,壹般都是好的,能讓人看懂。”這是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