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陽澄湖大閘蟹的歷史有多久

陽澄湖大閘蟹的歷史有多久

陽澄湖大閘蟹又名金爪蟹。產於蘇州陽澄湖。蟹身不沾泥,俗稱清水大閘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肉質膏膩,十肢矯健,置於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每逢金風送爽、菊花盛開之時,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農歷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發育最佳。煮熟凝結,雌者成金黃色,雄者如白玉狀,滋味鮮美,是享譽中國的名牌產品。

文化歷史

中國已有近5000多年的吃蟹歷史。在長江三角洲,考古工作者在對上海青浦的淞澤文化、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層的發掘時發現,在我們的先民食用的廢棄物中,就有大量的河蟹蟹殼。這表明中國人吃蟹的歷史十分悠久,而西歐、北美的壹些國家至今還不敢吃河蟹。經過長期的歷史沈澱,人們發現,在中國三個地區生長的河蟹品質最好,即中國有三大名蟹:地處蘇皖兩省的古丹陽大澤河蟹——花津蟹;河北白洋澱河蟹——勝芳蟹;江蘇陽澄湖河蟹——陽澄湖大閘蟹名字的來源。

歷史上,古丹陽大澤包括:丹陽湖、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以及周邊地區壹大片低窪濕地,面積近300萬畝(15畝=1公頃,下同)。這塊濕地橫跨蘇南和皖南,呈三角形號稱河蟹“金三角”。在這三大名蟹中,歷史最悠久的要數古丹陽大澤的“花津蟹”。

吃大閘蟹是壹種季節性的享受,唐代詩人李白曾贊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饕客們怎可錯過這個大快朵頤的好時機,這不吃大閘蟹的季節又到了!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有關大閘蟹的飲食文化又成為了大家的話題。

名稱來源

包笑天曾對這個名稱寫過壹篇《大閘蟹史考》,說到“大閘蟹三字來源於蘇州賣蟹人之口。人家吃蟹總喜歡在吃夜飯之前,或者是臨時發起的。所以這些賣蟹人,總是在下午挑了擔子,沿街喊道:‘閘蟹來大閘蟹’。”這個"閘"字,音同"炸",蟹以水蒸煮而食,謂"炸蟹"。這樣的解釋,尚不能盡意。他"有壹日,在吳訥士家作蟹宴(訥士乃湖帆之文),座有張惟壹先生,家近陽澄湖畔,始悉其原委。"

吳訥士是蘇州草橋中學的創始人,父親吳大征晚清時官至湖南巡撫,甲午戰爭中當過劉坤壹的副帥,壹門三代,都是著名的古籍收藏家。

張惟壹就是方還,與王頌文同為吳訥士的好友,吳家的常客。顧炎武《天下邵國利病出》手稿,流失二百多年,為吳士訥所購得,又為方還和王頌文在吳家發現,並慨然接受相贈迎回昆山。這是壹件了不起的大事,成為書林中的壹段佳話。事有湊巧吳家設蟹宴,方還亦在座,包笑天作了有關“大閘蟹”名稱的解釋:“閘字不錯,凡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必設壹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壹燈火,蟹見火光,即爬上竹閘,即在閘上壹壹捕之,甚為便捷,之是閘蟹之名所由來了。”竹閘就是竹籪,籪上捕捉到的蟹被稱為閘蟹,個頭大的就稱為大閘蟹。又因產自陽澄湖,故名陽澄湖大閘蟹。

真偽查詢編輯

防偽專用標識由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圖案和專利結構組件組成,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

標識應用數碼,生物DNA等防偽技術,結構件符合國家食品衛生安全要求,數碼防偽鑒別真偽便捷準確,DNA防偽強化打假取證。

防偽方法

打開防偽專用標識背面中心小圓(需用打火機,剪刀或者小刀等工具開啟,註意安全),顯示12位防偽數碼。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等查詢方式,鍵入防偽數碼,根據回復語查驗真偽。

查詢方式

壹,撥打電話:撥打蘇州市質監局防偽中心專用號碼,根據語音提示,侵入防偽數碼,根據回復語音查驗真偽。

二,發送短信:健入防偽數碼,發短信至(蘇州市質監局防偽中心專號),根據回復短信查驗真偽。

三,新增微信掃描確認。

如果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的話,還望請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