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國時期,魏國是戰國七雄之壹,國都地處河南省、陜西省境內,為其他列強國家所包圍。公元前4世紀,正當趙國連續幾次對中山國進行侵犯的同壹時期內,魏國旁邊秦國也多次對魏國和秦國交界處陰晉邑等地進行侵犯。
據《史記·魏世家》記載:“三十六年,秦侵我陰晉。”
公元前369年,秦國派商鞅打敗魏國收復了西河之地,魏惠王下令將都城從安邑,也就是山西省夏縣遷至大梁,也就是河南省開封。
此後,為加強西部邊境防禦,從公元前361年至公元前351年,魏惠王命人在與秦國接壤的西邊地區修築了長達500千米的河西長城。關於這段歷史,在《史記·秦本紀》記載:
公元前362年,秦攻魏少梁,破魏軍,擒魏將公孫痤,為抵抗秦軍入侵,魏國於公元前358年,開始在黃河以西與秦交界處修築長城。
在古籍《水經註》中,也有這樣的記載:“魏惠王使龍賈率師築長城於西邊。”而古籍《史記·匈奴列傳》中則說:“魏有河西上郡,以與戎界邊。”從這裏可以看出,當時魏國的河西長城除了防禦秦國的騷擾之外,還同時防禦旁邊的另壹國家西戎。至公元前350年,魏惠王又命人修建了壹座保衛國都大梁的河南長城。關於這段長城,在《後漢書·郡國誌》記載:“卷有長城,經陽武到密。”
至此,魏國完成了河西長城和河南長城的修建,這兩座長城被統壹稱為魏國長城。
那麽,魏國的河西長城具體在什麽位置呢?據《水經註》記載:“渭水又東,徑長城北,長澗水註之,水南出太華之山,側長城東而北流註於渭水。”
《史記》中也記載:“秦孝公元年,楚魏與長城接界,魏築長城自鄭濱洛者也。渭水……西北入長城,城自華山北達於河。魏西界與秦相接,南自華州鄭縣,西北過渭水,濱洛水東岸,向北有上郡鄜州之地,皆築長城以界秦境。”
也就是說魏國西長城,南起於陜西省華陰縣西南、華山南麓之朝元洞,瀕長澗河西岸北抵渭河,過渭河後,再北越洛河,然後循洛河東岸西行,至大荔縣許原北之長城村,長達500千米。
這壹段長城,據後來的學者勘查,遺跡後來壹直存在,位置可以肯定。但由長城村向北經由之地,曾有過不少說法,都有壹定的文獻根據,未能統壹。
後來,根據實地勘察情況,認定北段是由長城村經澄城東略向西北,然後轉趨東北,延伸至陜西省合陽、韓城境內,抵達黃河西岸。斷斷續續長達200多千米。而《史記正義》上所說的“北有上郡鄜州之地,皆築長城”的長城則沒有發現。
這段河西長城由黃土夯築,寬三五米,高五六米,從遺址看出,這段城墻曾經經過多次修繕。
這段長城中,尤以華陰縣城東魏長城最為著名,這段長城的遺跡大部分保留在地面上,遺跡***有12處,保存最長的有700米,最寬的20米,最高的18米。
如朝元洞西北發現壹段魏長城計長500米,寬21.6米,高14.1米。南洞村西北發現壹段長城計長180米,寬20米,高2.6米。北洞村北有壹段長城計長100米,寬15米,高16米。
洪崖村有壹段長城計長700米,寬18,高2.2米。黨家夥以北有壹段魏長城計長550米,寬6米,高18米,這段長城保存比較完整,南北略呈直線。
西關堡以北有壹段長城計長700米,寬16米,高8米。風箱城東南有壹段魏長城計長500米,寬壹兩米,高3.8米。
另外,少部分地方因挖土和河水的沖刷破壞,地下已無長城的遺跡。特別是從風箱城以北至渭河壹段,地勢很低,均為河灘,地上已無長城的遺跡,推斷原來風箱城以東至渭河是有魏長城的。
據探測華陰魏長城的起點在朝元洞東南約150米處的華山山麓,東邊是長澗河,夯土建築在距地表約5米的生土上,推斷魏長城是利用較高的山麓地勢構成的。
華陰魏長城沿著彎彎曲曲的長澗河向北伸延,隨著河道的拐彎長城的弧度也較大,有的略呈直線。
至於魏國河南長城位置,據《水經註》上記載可知,這段長城自河南省原陽縣舊原武西北處的卷縣陰溝開始,經大河故瀆東,在陽武跨過陰溝左右二瀆,過北濟水,南濟水,又經管城,往西南至於密。
也就從河南省舊原武西北,東經原陽縣境轉向東南再折而向西南過鄭州直達密縣境內,全長***約300千米。
據後來的考古工作者考察,此座長城在所經的鄭州、密縣發現兩處遺址。
壹處是鄭州青龍山長城遺址,為連綿的夯築崗丘,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3千米;另壹處是位於密縣縣城西北尖山鄉、米村鄉的小頂山、香爐山、蠟燭山、五嶺山上,南北走向,長約5.8千米,墻基寬2.5米,高2.5米,由青石砌築而成。
當年,魏國修成河西長城和河南長城以後,本來是想避免秦國的戰事騷擾的,然而,秦國和魏國邊境的戰事卻壹直不能避免。
公元前354年,秦國奪取了魏城少梁;公元前352年,秦國又向魏河東發起了進攻,取安邑,即山西夏縣;公元前351年,秦國攻下魏國的固陽;公元前340年,秦國主將衛鞅率兵攻打魏軍,大破魏軍,俘虜魏國大將公子卯,至此,魏國國勢漸衰。
至公元前332年,魏惠王將陰晉邑獻給秦國以求和,秦方改陰晉為寧秦縣。
從這些歷史演變中,可以看出,盡管魏國修建了河西長城和河南長城,但魏國並沒有因此而變得非常強大,至公元前203年,魏國終被秦國所滅。
雖然魏國在後來不復存在,但從魏長城的遺址上可以看出魏國長城當年宏偉壯觀的氣勢,它在我國的長城史上塗上了難以抹殺的壹筆。而且,它比著名的秦長城要早100多年。
魏長城遺址有較高的文化研究價值,它是研究我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可靠資料和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