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孔子的傳奇人生

孔子的傳奇人生

1、孔子的出生:

親叔梁紇(hé)(註:姓孔,名紇,字叔梁)有九個女兒但 沒有兒子,好不容易有個兒子孟皮,但是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對此很不滿意。於是,年滿六十六的叔梁紇娶了十五歲的少女顏徵(zhēng)在。他們為生子到尼丘山禱告,最終顏徵在在9月28日誕下了雖長相怪異(外形:圩(xū) 頂)但十分健康的男孩-孔子。受遺傳因素影響,孔子身長九尺六寸,約等於現在的壹米九以上(當時的綽號叫“長人”),可謂是壹位長腿歐巴。

2.孔子的姓名由來:

名丘,字仲尼。孔子為何名丘?

關於孔子的父母給他取名為“丘”的原因主要有兩種說法,壹說是因為孔子出生的時候,腦袋中間低四周高,看起來就好像兩個小山頭,於是取名叫丘;另壹說是因為孔子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

孔子為何字仲尼?

孔子有個大哥,在家排行第二,因此字仲。(註:古代兄弟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孟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因為孔子父母曾在尼丘山求子,所以孔子的字中有壹個“尼”字。

3、孔子的人生經歷及個人成就簡介:

個人經歷:

1) 孔子3歲,他的父親去世。和母親壹起搬到曲阜城中壹條叫作闕裏的小巷子,學謀生之學。

2)15歲,孔子已經意識到要努力學習做人與生活的本領,於是立誌於學問。

3)30歲時,博學多才,收徒授業。很多遠道而來的人都希望孔子給他們壹些學問和政治方面的指導和建議。後來,因為前來求教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孔子無法壹對壹地講解,於是就開辦私學,進行了我們現在所謂的班級式授課。

4)55歲開始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仁政思想。孔子率領弟子周遊列國(其實也就是在今天的山東壹帶遊歷),輾轉於衛、曹、宋、鄭、陳、蔡等地,然而均未受到重用。

5)顛沛流離十四年,年近70歲的孔子被迎回魯國尊為國老,但是未受到魯哀公的任用。這段時間孔子專註於教育和古籍整理。他整理修訂“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

所獲成就:

1.弟子三千,賢者72人。

這72人是孔子思想的堅定踐行者,如:顏回、子路、子夏等。

2.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思想講求仁、義、禮、智、信、忠、恕、孝、悌等。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張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教育方面,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壹改過去只有貴族子弟才能上學的局面。

3.被後人尊稱為“孔聖人”“至聖先師”。

和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並稱為“孔孟”。

《論語》簡介

1、得名的由來《論語》:論(lun),是“論纂”(zuǎn )(編纂)的意思;“語”,是“語言”的意思。“論語”就是把言語編纂起來。

2.《論語》的內容、體裁、編纂者、體例(20章分為哪些) 地位。

內容: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體裁: 《論語》以語錄體(語錄體多是對只言片語的記錄短小簡約,不重文采,不講究篇章結構,也不講究段落之間的聯系,因此稱為語錄體,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其實就是孔子和學生的聊天記錄)為主。

編纂者:

編纂者不是孔子,而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

(大家想象壹下這個場景,孔子是老師,他在講臺上講課, 他的弟子在臺下聽課。當孔子講到精彩之處,他的弟子壹定會記錄下來。這樣的話,《論語》的編纂者不就是孔子的弟子嗎?然後等到孔子的弟子在臺上講課時,孔了的第子的弟子,也就是再傳弟子也壹定會把孔子的弟子講課的精彩之處記錄個來,這樣《論語》的編纂者不就成了孔了的再傳第子嗎?)

體例:通行本《論語》***20篇,492章。每篇以首章首句中的兩個字為篇名,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

地位: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總結

《論語》

內容:孔子及其弟了的言行體裁:語錄體

編篡者: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

地位: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