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安中片簡介

安中片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安中片藥典標準 2.1 品名 2.2 處方 2.3 制法 2.4 性狀 2.5 鑒別 2.6 檢查 2.7 浸出物 2.8 含量測定 2.8.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2.8.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2.8.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2.8.4 測定法 2.9 功能與主治 2.10 用法與用量 2.11 註意 2.12 規格 2.13 貯藏 2.14 版本 3 安中片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3.2 標準編號 3.3 處方 3.4 制法 3.5 性狀 3.6 鑒別 3.7 檢查 3.8 功能與主 3.9 用法與用量 3.10 註意 3.11 規格 3.12 貯藏 附: 1 古籍中的安中片 1 拼音

ān zhōng piàn

2 安中片藥典標準 2.1 品名

安中片

Anzhong Pian

2.2 處方

桂枝180g、醋延胡索180g、煆牡蠣180g、小茴香120g、砂仁120g、高良姜60g、甘草120g

2.3 制法

以上七味,桂枝36g和煆牡蠣72g粉碎成細粉,取用80g,其余備用;醋延胡索用70%乙醇作溶劑,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回收乙醇,得清膏,備用;小茴香、砂仁、高良姜與剩余桂枝蒸餾,收集揮發油,藥渣與上述備用粉末、甘草及剩余煆牡蠣和蒸餾後的藥液加水煎煮三次,合並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000ml,靜置,濾過,濾液與上述清膏合並,濃縮成稠膏,加入煆牡蠣等細粉,混勻,幹燥,研細,加入蔗糖粉和澱粉適量,混勻,制成顆粒,幹燥,加入揮發油,混勻,壓制成2500片,即得;或加入輔料適量,混勻,制成顆粒,幹燥,加入揮發油,混勻,壓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

2.4 性狀

本品為淺褐色的片或薄膜衣片,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後為淺褐色;氣香,味微甘、苦、澀。

2.5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石細胞單個散在或成群,無色至棕色,類方形或類長方形,直徑30~64μm,壁壹面菲薄(桂枝)。不規則塊片無色或淡黃褐色,表面具細紋理(煆牡蠣)。

(2)取本品40片或16片(薄膜衣片),研細,加乙醚3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對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1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本品15片或6片(薄膜衣片),研細,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加中性氧化鋁5g,振搖數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水使溶解,加濃氨試液使呈堿性,用乙醚振搖提取3次,每次10ml,乙醚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延胡索乙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三氯甲烷—甲醇—二乙胺(10:6: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碘蒸氣中熏至斑點顯色清晰後,揮盡板上吸附的碘後,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2.6 檢查

應符合片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Ⅰ D)。

2.7 浸出物

取本品20片,薄膜衣片除去包衣,精密稱定,研細,取約2g,精密稱定,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揮發性醚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Ⅹ A)測定,用乙醚作溶劑,計算,即得。

本品每片含揮發性醚浸出物,不得少於0.35mg;薄膜衣片不得少於0.80mg。

2.8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D)測定。

2.8.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甲醇—0.2mol/L醋酸銨溶液—冰醋酸(68:32: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2nm。理論板數按甘草酸峰計算應不低於2000。

2.8.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甘草酸單銨鹽對照品約10m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用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至刻度,即得(每1ml含甘草酸單銨鹽對照品0.1mg,相當於每1ml含甘草酸97.9μg)。

2.8.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20片,薄膜衣片除去包衣,精密稱定,研細,取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流動相1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300W,頻率33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流動相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2.8.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片含甘草以甘草酸(C42H62O16)計,不得少於0.80mg;薄膜衣片不得少於2.0mg。

2.9 功能與主治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和胃止嘔。用於陽虛胃寒所致的胃痛,癥見胃痛綿綿、畏寒喜暖、泛吐清水、神疲肢冷;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見上述證候者。

2.10 用法與用量

口服。壹次4~6片,兒童壹次2~3片;壹日3次。薄膜衣片:壹次2~3片,兒童壹次1~1.5片;壹日3次。或遵醫囑。

2.11 註意

急性胃炎、出血性潰瘍禁用。

2.12 規格

(1)每片重0.2g

(2)薄膜衣片? 每片重0.52g

2.13 貯藏

密封。

2.14 版本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3 安中片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Anzhong Pian

3.2 標準編號

WS3B092991

3.3 處方

桂枝 180g 延胡索(醋制) 180g 牡蠣(煆? 80g 小茴香 120g 砂仁 120g 高良姜 60g 甘草 120g

3.4 制法

以上七味,桂枝 36g和牡蠣 72g粉碎成細粉,取用 80g,其余備用。延 胡索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有滲漉法(附錄17頁),用70%乙醇作溶劑,進行滲漉, 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小茴香、砂仁、高良姜與剩余桂枝蒸鎦揮發油。藥渣與上述備用 粉末、甘草及剩余牡蠣,用蒸鎦後的藥液加水煎煮三次,合並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 約 1000ml ,靜置,濾過,濾液與漉液合並,濃縮成稠膏,加入牡蠣等細粉,混勻,幹 燥,研細,加入蔗糖粉 80g,澱粉 200g,混勻,制粒,幹燥,加入揮發油,混勻,壓制 成片,即得。

3.5 性狀

本品為淺褐色的片,氣香,味微甘、苦、澀。

3.6 鑒別

(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石細胞類長方形,直徑60~80μm,有 壹面菲薄。不規則塊片無色,表面具細紋理。

(2) 取本品 3片,研細,加硫酸液(0.25mol/L)6ml,振搖,濾過,取濾液少許滴於 濾紙上,加 1%鐵氰化鉀溶液與 1%三氯化鐵溶液的等量混合液 1滴,即顯藍色斑點。

3.7 檢查

應符合片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11頁)。

3.8 功能與主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和胃止嘔。用於胃脘疼痛,慢性胃炎,胃 酸過多,胃及十二脂腸潰瘍。

3.9 用法與用量

口服,壹次 4~6 片,兒童壹次 2~3 片;壹日 3次,或遵醫 囑。

3.10 註意

急性胃炎、出血性潰瘍禁用。

3.11 規格

每片重0. 2g

3.12 貯藏

密封。

古籍中的安中片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七十夢遺精滑門]藥方

(炙。各壹錢)上水二盞,姜三片、鹽壹撚,煎壹盞,空心服。(《三因》)安中散治三焦虛寒,短氣煩悶,精滑...

《女科證治準繩》:[卷之五產後門]虛煩

二升,溫服壹升,多吐下蟲。婦人產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生竹茹石膏(各二分)桂枝白薇...

《證治準繩·女科》:[卷之五產後門]虛煩

二升,溫服壹升,多吐下蟲。婦人產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生竹茹石膏(各二分)桂枝白薇...

《醫學衷中參西錄》:[二、藥物]67.大棗解

愚遠遊還裏,覿面談及,俾用大棗六斤,生姜壹斤,切片,同在飯甑蒸熟,臼內搗如泥,加桂枝尖細末三兩,炒...

《女科指要》:[卷壹陰腫門]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