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言文《匡衡》譯文

文言文《匡衡》譯文

譯文: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居家有蠟燭,光線卻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墻上打洞)鑿穿墻壁引來鄰居家的燭光,把書映照著光來讀。同鄉有個大戶叫文不識,家中有很多書。(於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傭人卻不求得到報酬。文不識對匡衡的舉動感到奇怪,問他,他說:“我希望能夠讀遍主人家的書。”文不識感到驚嘆,就把書借給他。最終(匡衡)成為了大學問家。

匡衡能夠講解《詩經》,人們為他編寫了壹首歌謠說:“沒有人會講解《詩經》,請匡鼎來。匡鼎來講授《詩經》,能解除人們的疑問。”“鼎”是匡衡的小名。當時的人們竟如此敬佩他,聽他講解《詩經》的人都開顏歡笑。街上有個人講解《詩經》,匡衡前去聽講,與這個人討論《詩經》中的疑難問題,這個人辯論不過,對他十分佩服,倒穿著鞋子跑了。匡衡追上去說:“先生請留步,聽聽我和妳討論剛才的問題。”那個人說:“我講不出什麽來了。”於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1、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鼎,衡小名也。時人畏服之如是,聞者皆解頤歡笑。衡邑人有言《詩》者,衡從之與語質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聽,更理前論。”邑人曰:“窮矣。”遂去不返。

2、出自:

晉·葛洪中的《西京雜記》

擴展資料

壹、存世價值:

1、文獻價值:

《西京雜記》自問世以來就受到諸多學者的關註,被各類書目廣泛引用。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寫:“其中所述,《初學記》雖多為小說家言,而摭采繁富,取材不竭。李善註《文選》,多采其語,詞人沿用數百年,徐堅作《初學記》已引其文,杜甫詩用事嚴謹,亦久成故實,固有不可遽廢者焉。”

據統計,《四庫全書》的正文、註釋涉及到《西京雜記》的地方***有5000多,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對《西京雜記》某些內容的轉引。此外,《太平禦覽》中引用約90余處,《太平廣記》引用約30余處。由此可見《西京雜記》對後世影響較大,後世之人對此書的認可程度較高,這充分說明此書具有極其獨特的價值。

《西京雜記》壹書蘊含了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科技常識、遺聞逸事、風俗制度、歷史述評等方面的知識,涉及哲學、政治、歷史、文化、語言文學和自然科學諸多領域,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本文對其進行了歸納總結,分別從史學價值、文學價值、科技價值二個方面進行論述。

2、史學價值:

彌補了《史記》、《漢書》記載的不足《史記》和《漢書》作為正史著作,在記載壹些史事時敘述較為簡潔,或壹筆帶過,或刪繁就簡。通過與《史記》、《漢書》的比較,發現《西京雜記》中記載的很多內容或不見十其中,或較之更為全面詳細。筆者認為,《西京雜記》中保存的人物事跡、歷史事件、典章制度等方面的材料,可以彌補《史記》、《漢書》中記載的不足。

為考古發現提供了書面印證材料《西京雜記》作為記載西漢時期社會歷史發展的文獻,其內容往往被後世考古發掘所證實,通過出土文物和傳世書面文獻的二重印證,證實了許多歷史事實的客觀存在,破除了若幹歷史偏見和質疑,體現出較高的考古學價值。在卷壹中對長安城未央宮的周長描寫,經過近代考古其遺址實地測量,驗證其數據靠性。?

反映了西漢宮廷生活《西京雜記》中最豐富的內容是對西漢宮廷生活的記敘,對十研究和認識西漢社會歷史狀況有極其珍貴的參考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濃墨重彩地描繪了西漢宮殿園林的富麗堂皇;其次,細致深入地展示了西漢皇族生活用度的奢靡成風;再次,全面詳細地表現了西漢宮廷娛樂方式的豐富多樣;最後,反映了西漢帝土繽妃們的感情生活。

記錄了西漢時期的風俗習慣《西京雜記》記錄了西漢時期的許多風俗習慣。據考證:(1)《西京雜記》是最早記錄七夕節時婦女乞巧的風俗習慣的。(2)《西京雜記》補充記載了重陽節“食蓬餌”的風俗習慣。此外,《西京雜記》還保存了古代上辰節、上巳節拔除災禍,祈降吉福的風俗。

3、文學價值:

《西京雜記》是壹部筆記小說,敘事視角獨特、描寫曲折生動、語言幽默簡潔,具有壹定的藝術成就。殷孟倫認為該書“大多為西漢統治階級和文士的軼事和掌故,還夾雜壹些怪誕的傳說……實具有壹定的思想內容。魯迅曾評價其“若論文學,則此在古小說中,固亦意緒秀異,文筆可觀者也。”可見,該書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對後世作品影響深遠。

4、科技價值:

《西京雜記》對西漢時期的科學技術成果多有記載,內容涉及紡織機械、生物物種學、氣象學、數學、醫學等領域,保存了西漢時期科技發展的諸多珍貴史料,對後世研究中國科技發展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書中關十“壹百二十鑷織機”、“被中香爐”、“指南車”、“記道車”等機械的記載,對研究西漢時期的重要機械科技成果,了解這些機械成果的水平和價值,比較中國傳統機械及其技術、工藝方法和西方機械工程技術的區別,分析西漢時期機械工程技術對中國社會生產的作用和影響等具有重要意義。

書中有關生物物種的記載,為後世考察古今生物物種的變遷提供了依據。書中“董仲舒天象”條中關十雨、雪的成因的分析,包含了大氣物理學知識,“具有科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