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道教是怎麽發展起來的?

道教是怎麽發展起來的?

早期道教的產生是以東漢時期流行的黃為基礎的。西漢武帝以後,雖然儒家因其獨尊儒術而壟斷了意識形態領域,但各種思想信仰還是或多或少地流行起來,神仙方術的迷信在漢代影響很大。東漢時期,以黃老之術為修養思想的黃勞道興盛壹時。黃方士以太上老君為領袖,以長生修煉之術詮釋老子《道德經》。他還編著了壹本道教書籍《太平經》,宣揚神仙方術。經過黃的長期醞釀和發展,沛國峰(今江蘇豐縣)人以老子的《道德經》為經典,於漢順帝漢安元年(142)在四川創立五鬥米道。張角,河北巨鹿(今河北寧晉)人,漢靈帝建寧年間(168~171)在中原創建太平道。五鬥米道和太平道的出現,標誌著道教在中國的正式出現。

早期道教經典在宣傳道教思想、促進道教的產生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張角贈的《太平經》是東漢舜帝煉丹家於吉傳世的《太平清領術》。在此之前,當西漢成為皇帝,甘仲克,壹個齊人,通過太平經典的天官包利元。《甘書》今已不存在,但《太平經》前後兩部的思想內容是相近的,應該是有淵源和傳承關系的。《太平經》原書170卷。今有67卷,藏於道藏。這本書的主要思想是天、地、人合壹的理論。該書以神仙信仰、修仙實踐、和平理想社會的設計構成了壹個復雜的理論體系。張角用《太平經》的理念推廣修仙秘術,用水咒治病。它還以和平幸福的世界理念倡導平均主義,反對不救貧濟困的財產積累,因此深受下層民眾的歡迎。公元184年,張角以太平島組織為基礎,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瓦解了東漢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