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瑙也作碼瑙、馬瑙、馬腦等,是玉髓類礦物的壹種,經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石英的紋帶狀塊體。
按圖案和雜質可分為縞瑪瑙、纏絲瑪瑙、苔瑪瑙、城堡瑪瑙等。常用作玩物、觀賞物、飾物或玩賞物。古代陪葬物中常可見到成串的瑪瑙球。
質地堅硬、有膠質感、未染色、高溫優化的,且象形度能得到大多數人認可和***鳴的象形圖紋瑪瑙才是收藏佳品。
擴展資料象形圖紋瑪瑙的歷史
我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就已經出現用瑪瑙制作的簡單工具和瑪瑙裝飾品。然而,記載象形圖紋瑪瑙的古籍卻並不多見。
最早記載象形圖紋瑪瑙的古籍是宋代文人《杜綰所著的《雲林石譜》,是這樣描述的:“峽州宜都縣產瑪瑙石,外多沙泥積漬,凡擊去粗表,紋理旋繞如刷絲,間有人物鳥獸雲氣之狀。土人往往求售,博易於市。
泗州盱眙縣寶積山與招信縣皆產瑪瑙石,紋理奇怪,宣信間招信縣令忘其姓名獲壹石於村民,大如升,其質甚白。既磨礲(譯研磨)中有龍作蜿蜒盤屈之狀,歸貢內府(譯朝廷裏的皇帝)"。這塊經過研磨後發現的“龍”形象形圖紋瑪瑙,人們視若珍寶貢獻給皇帝。
出產這塊龍形象形圖紋瑪瑙的瑪瑙河,在今湖北省宜昌地區,流經宜昌、當陽、枝江。(註:峽州宜都縣,今湖北省枝城市。
峽州轄境相當於今湖北省宜昌、遠安、宜都等地。)據清代江寧府江寧縣(今南京市)縣誌記載:“瑪瑙澗五色文石,有雲霞草木人物鳥獸之狀,甚至字畫天然,壹石數金。邑人以山為市。”由此可見,在清朝,象形圖紋瑪瑙就已廣受關註,且身價不菲。
百度百科-瑪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