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名詞解釋:十全武功 永樂大典 龍山時代 《尚書》 王國維 疑古派 三省六部

名詞解釋:十全武功 永樂大典 龍山時代 《尚書》 王國維 疑古派 三省六部

十全武功是清乾隆時期的十次重大軍事行動,為乾隆帝自我誇耀之詞。十全武功指﹕兩平準噶爾﹐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兩次金川之役﹐平臺灣林爽文起義﹐緬甸之役﹐安南之役及兩次抗擊廓爾喀之役。乾隆帝並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並創造了十全縣。

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永樂年間編撰的壹部中國最大的類書。不過現在已經所存不多,有人說他埋在了明成祖朱棣的皇陵之中,科學家現在還不敢開朱棣皇陵,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永樂大典瞬間風化,等到技術能夠保存了再開。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遊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壹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布於黃河中下遊的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制陶技術在這壹時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制陶史上的鼎峰時期。

《尚書》是指《尚書》又稱《書》、《書經》,為壹部多體裁文獻匯編,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經之壹,又稱《書經》。當初西漢漢景帝的時候,聽說有壹個老頭是全國唯壹懂得尚書的人,但是已經行將就木,於是就派晁錯去向他學習,致使晁錯成為壹位大學問家,尚書知識也得以延續。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是中國的壹位著名國學大師。

疑古派萌芽於宋明,源起於清初,其後在清統治者的刻意安排上成為清廷之禦用工具,繼之隨著清政府的倒臺而又被西方殖民主義者所利用,大肆販賣西方學者之唾余,以民族虛無主義誤導中國社會,至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達到其鼎盛時期,六十年代之後逐漸式微,但至今仍然僵而不死。在學術上傾向懷疑壹切,並往往因壹眚而否定全局,其中某些論斷荒謬不堪。這個學派的總名就是疑古派。

三省六部是由隋文帝所創立的,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丞相權力的機構或體制。其中三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包括吏部、禮部、兵部、戶部、刑部和工部。三省六部制的特點在於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機構的權力,把相權“壹分為三”,互相牽制;同時,又將尚書省權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產生和發展又推動部門牽制與機構運轉,加強了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