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腦溢血簡介

腦溢血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註解 4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腦溢血的穴位 2 治療腦溢血的方劑 3 治療腦溢血的中成藥 4 腦溢血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腦溢血 1 拼音

nǎo yì xuè

2 英文參考

cerebral haemorrhage

a stroke of apoplexy

cerebral apoplexy

effusion of blood in the brain

hemorrhage in the brain [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3 註解

腦溢血即“腦出血”。

腦出血為急性腦血管疾病的壹種。又稱腦溢血。指腦實質內的大量出血。發病原因最常見的是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引致腦血管破裂。本病診斷要點:①多在活動或激動中突然發病。②常迅速出現頭痛、嘔吐和意識障礙,腦局竈性癥狀因出血病竈不同而異,以基底節部位出血所致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失語最常見。③多見於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史的中、老年人。④可作腦脊液檢查、CT檢查及腦血管造影等。針灸治療:急性期以風池、風府、承漿、人中、十宣等穴為主,針用瀉法,不留針。同時應配合中西藥物積極搶救。恢復期及後遺癥期:以內關、水溝、三陰交為主穴,極泉、尺澤、委中為輔穴。吞咽障礙加風池、廉泉、翳風;手指屈曲不能加合谷;失語加金津、玉液。操作上,先取主穴,據癥加用輔穴。先直刺雙內關1.0~1.5寸,用提插撚轉手法(瀉法)1分鐘;繼刺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五分,用雀啄法(瀉法),至流淚或眼球濕潤為度,斜刺(與皮膚呈45°角)三陰交,深1.0~1.5寸,用提插法(補法),至下肢抽動3次為度;分別直刺極泉、尺澤及委中,深1.0~1.5寸,用提插法(瀉法),至上肢或下肢抽動3次為度;分別刺風池、翳風,針尖向喉結,深2.5~3.0寸,采用快速撚轉手法,以吞咽部麻脹為度;合谷針尖宜指向三間處,第二掌骨下緣部位,用提插法(瀉法);金津、玉液以三棱針點刺。每日可根據癥狀,針刺1~2次,不留針。[1]

另外,也可采用電針、頭針、耳針、眼針、芒針等方法來治療。[1]

腦溢血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老年人。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約占總發病人數的2/3以上。腦動脈硬化後,管壁上有大量的脂類物質沈著,使血管壁彈性降低,變硬變脆,容易破裂出血。特別是因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激烈運動、過重的體力勞動和使勁排便等,致使血壓突然增高,容易誘發腦出血。血管瘤、動脈瘤、血液病等也可引起腦出血。腦出血壹般在白天、活動的情況下發病。最常發生的部位是大腦中動脈深部分枝的豆紋動脈,造成內囊出血。病理發現出血半球腫脹、充血、出血、周圍腦組織呈腦軟化,腦水腫。後期瘀血漸被吸收,為神經膠質代替或形成囊腫。癥狀輕重和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多少、發病快慢、血壓高低有關。發病急,來勢兇猛,壹般無前驅癥狀(偶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隨即跌倒),可出現昏迷不醒,呼吸深沈,有鼾聲,半身不遂(偏癱),小便失禁,有時伴有抽搐。腰椎穿刺檢查可發現顱壓增高,腦脊液呈均勻的血性。嚴重者在發病後數小時內死亡。昏迷持續24小時以上,後果也不良。昏迷時常合並肺炎或泌尿系感染。輕者可逐漸恢復,大多遺留偏癱,有的可失語。急性期為避免加劇出血,應減少搬動,盡可能就地搶救。確診後,對躁動不安病人可用鎮靜劑。血壓過高者要降壓處理。適當使用止血藥。顱壓高可發生腦病死亡,要用甘露醇等藥降顱壓。預防腦溢血,除防治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外,還要避免精神緊張,勿吸煙飲酒,勞逸適度,偶有前驅癥狀者應立即休息和就醫。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