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在全國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背景下,中國大學生就業所面臨的壓力依然巨大,2002年7月,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壹次性就業率為65%,本科生為82%;2003年壹次性就業率為70%,本科生為83%;2004年壹次性就業率為73%,本科生為84%;2005年壹次性就業率為72.6%,本科生為81.7;以上不難看出歷屆本科大學生就業率都在80%以上,然而到了2006年醫學專業的就業率為31.01%,位居各專業後三位,中醫學更低,排在所有專業就業的倒數第二位。另外上海市教委於2007年7月公布了2003-2006年度38個就業率低的專業中就包括中醫學專業,而且就業率排在最後幾位。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中醫學就業的嚴峻形勢。
2 我們再以廣州中醫藥大學七年制中醫學專業畢業情況進行壹下分析。所謂七年制即是在五年制的基礎上多出兩年的教育教學時間,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其本科生水平理論上應高於五年制本科畢業生,可以說這是對中醫學教學改革的壹個探索。從五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看有如下特點:
(1) 畢業生從以前單純在醫院工作有向其他行業轉變的趨勢。91 92級畢業生均在醫院工作,但是從93級開始,出現了跨行工作。93級為0.53%,94級為11.11%,95級為23.53%,從這裏可以看出跨專業增長的速度很快,應當引起重視。
(2) 就業醫院的級別。91級-95級畢業生在三甲醫院就業的逐漸減少,從93.75%降到了75%,而在二甲醫院的卻逐步升高,從6.25%到25.00%。
(3) 就業意向符合度。從91級-95級完全符合度由以前的72.27%下降到5.88%,不太符合或不符合的則逐年增高,由5.56%上升到17.65% [1]。
從以上不難看出,即使是七年制的中醫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目前也出現了滑坡,而且就業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相比之下五年制中醫學的本科畢業生就業就更加困難。
2.就業困境分析
2.1供求關系的影響
社會需求決定社會供給。在當今社會經濟條件下,尤為如此。①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水平的日益加快,人們更傾向於西醫的便利和療效,而中醫的弊端則日益暴露出來,與人們的社會生活習慣相矛盾,並且在某些疾病的治療上遜於西醫。於是近幾年來,西醫大行其道,而中醫則日漸衰落。各地的市級縣級中醫院要麽勉強度日,要麽名為中醫實為西醫治療。這樣社會對中醫人才的需求大幅下降。②而另壹方面中醫專業的招生規模相對卻沒有明顯的減少,不僅中醫學院校在招生,非中醫學院校的其他醫學院校同樣也在招收中醫學專業學生。據資料統計,我國目前招收中醫學的中醫學學校全國有32所,中等中醫藥專科學校有45所,另外還有52所綜合院校和184多衛生院校開設中醫學專業,這些更加重了供大於求的局面。
2.2教育教學自身因素的影響
(1)學科專業教育的影響。近年來學科專業教育發展遲緩。從設立中醫學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在這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社會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中醫學本身卻沒有采取相應的改變,仍然傾向於臨床學科,較為註重的也是中醫學臨床職業教育建設,忽視了基礎學科的教育。1997年4月國務院對中醫學類型進行了調整,在碩士博士兩個層次設置了具有職業背景的醫學專業學位與醫學科學學位。醫學逐步樹立起“具有醫學專業學位的學歷獲得的是醫學應用型人才;具有醫學科學學位獲得的是醫學科研型人才”的新觀念。中醫學本科專業教育授予的是學士學位不是專業學位,在臨床人才勞務市場,本科生被醫師等應用型職位接受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隨著我國中醫醫療衛生行業機構崗位規範化,改革逐步展開。除大醫院外,其他醫療基層的醫師崗位即使是要中醫學本科專業畢業生,眼光也會變得非常挑剔,中醫學本科生畢業面臨危機[2]。另外,大批的中醫學本科生采取升學就業來逃避當前的就業壓力,從此來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其結果使中醫本科畢業生的就業途徑更趨於狹窄。
(2)學校教學體制的影響。壹方面我國目前有30多所中醫院校,負責接收大部分的中醫學本科生,另外在其他各個醫學院校也都開設有中醫學專業,總***算起來有不小的招生規模。但是,長期以來,招生規模不確切的考察社會的需求程度,必然會造成大量多余人才的浪費,從而造成就業壓力。另壹方面,近幾年來,報考中醫學方向的學生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但是由於學校壹味的追求招生規模,不惜用各種手段來完成招生指標,導致有大量的報考非醫學方向的生源調劑到中醫學專業,其中大部分人都沒有中醫學所具備的潛質或對中醫的興趣。其結果不僅耽誤了學生的人生發展,而且造成了畢業後改行的學生很多,對中醫學專業畢業造成了很大的不穩定性。
3.解決中醫學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的途徑
3.1中醫學教學制度的自身深化改革
(1)教學改革。明確中醫學本科專業的教育性質,了解相應的社會需求,理順中醫學專業的就業關系。首先應當改變中醫學本科專業長期過於臨床專業化培養的方向,強化本科生的學術教育。堅持本科專業教育在學位教育中的基礎性,推進本科專業素質教育。確立中醫基礎理論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保證中醫學本科生的基本學科規格[1]。
(2)招生規模,招生模式的改變。根據社會需求調整各方向的招生規模,緊密與當今社會生活相適應,加強與就業單位之間的溝通與聯系。結合以往經驗對每年的招生規模都要進行壹定的調研與統計,力爭達到與社會需求相吻合。另外值得壹提的是對招生模式的改變,這是壹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就中醫學而言既不同於其他非醫學專業,也和臨床醫學等專業不同。中醫學獨特的知識體系要求初學者應具備壹些與其他專業不同的個人條件,如興趣,個人稟賦,家庭背景等,也就是說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學中醫。如果盲目的接受中醫學習,不僅對自己更重要的是對中醫學本身就是壹種損害。因此,就中醫學招生條件而言,可以考慮設置壹定的標準,如編制中醫學專業傾向測驗等來解決這個問題。
3.2中醫學學科的自身變革
中醫學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然而從《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壹些古代經典論著中,我們這幾千年來卻鮮有理論上的創新,只是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解釋古籍上。究竟有誰敢於用科學的手段來尖銳指出某位醫家的說法是錯誤的?中醫的規範性是今後中醫的工作中心(包括語言的規範性和理論的規範性)[3]。中醫的未來必須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而又有所創新,不能固守前人的成果,敢於提出疑問提出自己的觀點見解。壹句話中醫學應當加強在中醫基礎理論方面的探索,使其更加科學化,易操作化。在《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到2015年醫學普通本科專業設置的目標是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藥學、中藥學和護理學專業。因此應當考慮到將中醫學所有分支學科最後都要統壹到中醫學上來這壹變革方向,將各個學科作出調整,使其順利的過渡。
3.3學校本身相應的對策
(1)幫助學生作好職業規劃設計。所謂職業規劃設計就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壹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下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等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並為實現這壹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大學生正處於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這壹階段對大學生今後的職業生涯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作好職業生涯規劃非常重要[4]。
(2)提高就業指導力度。每個學校都應該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學生的就業指導。就業指導應當從學生入學時就開始引導,直到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
(3)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大學生應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不能局限於某壹個領域內就業。現代社會是壹個多元化發展的社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同時必然會帶動與醫療相關行業的發展,僅在醫院就業並不是當今醫學生的唯壹出路。只有轉變就業觀念,才能在多變的社會中尋找到真正的適合自己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