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魚鰾膠簡介

魚鰾膠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魚鰾膠的處方用名 5 魚鰾膠的來源 6 魚鰾膠的炮制 6.1 魚鰾膠的炮制方法 6.1.1 魚鰾膠 6.1.2 滑石粉炒魚鰾膠 6.2 成品性狀 6.3 炮制作用 6.4 炮制研究 6.5 貯存方法 7 魚鰾膠的性味歸經 8 魚鰾膠的功效與主治 9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魚鰾膠的方劑 2 用到中藥魚鰾膠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魚鰾膠 1 拼音

yú biào jiāo

2 英文參考

fish gelatin [朗道漢英字典]

fish glue [朗道漢英字典]

icthyocolla [朗道漢英字典]

COLLA PISCI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魚鰾膠為石首魚科動物大黃魚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小黃魚Pseudosciaena pobyactis Bleeker或鱘科動物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 Gray、鰉魚Huso dauricus (Gei)等的幹燥魚鰾[1]。魚鰾膠為小方塊狀或不規則條狀,黃白色或淡黃色,半透明角質樣,質堅韌,氣微腥,味淡[1]。滑石粉炒魚鰾膠表面鼓脹發泡,黃色,質地酥脆,氣微香[1]。

魚鰾膠味甘、鹹,性平[1]。歸腎經[1]。具有補腎益精,滋養筋脈,止血,散瘀的功能[1]。滑石粉炒魚鰾膠滋膩之性降低,用於腎虛滑精,吐血,血崩[1]。

4 魚鰾膠的處方用名

魚鰾、魚膠、炒魚鰾膠、魚鰾珠[1]。

5 魚鰾膠的來源

魚鰾膠為石首魚科動物大黃魚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小黃魚Pseudosciaena pobyactis Bleeker或鱘科動物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 Gray、鰉魚Huso dauricus (Gei)等的幹燥魚鰾[1]。取得魚鰾後,剖開,壓扁或制成壹定形狀,幹燥[1]。

6 魚鰾膠的炮制

宋代有炙令焦黃(《聖濟總錄》)、制炭(《三因極壹病證方論》)、炒制(《瘡瘍經驗全書》)的炮制方法[1]。

明代有炮(《普濟方》)、焙(《外科正宗》)、蛤粉炒(《先醒齋廣筆記》)的記載[1]。

清代增加了螺粉炒(《本草匯》)、香油炸(《外科大成》)、麩炒(《良朋匯集》)、牡蠣粉炒(《增廣驗方新編》)等方法[1]。

現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滑石粉炒等[1]。

6.1 魚鰾膠的炮制方法 6.1.1 魚鰾膠

取魚鰾膠,除去雜質,微火烘軟,切成小方塊或絲[1]。

6.1.2 滑石粉炒魚鰾膠

將滑石粉置熱鍋內,用中火加熱炒至靈活狀態時,投入凈魚鰾,不斷翻動,至發泡,鼓起,顏色加深時,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1]。

每100kg魚鰾,用滑石粉40kg[1]。

6.2 成品性狀

魚鰾膠為小方塊狀或不規則條狀,黃白色或淡黃色,半透明角質樣,質堅韌,氣微腥,味淡[1]。

滑石粉炒魚鰾膠表面鼓脹發泡,黃色,質地酥脆,氣微香[1]。

6.3 炮制作用

具有補腎益精,滋養筋脈,止血,散瘀的功能[1]。

炒制後滋膩之性降低,腥臭味得以矯正;炒制還能使其質地酥脆,利於粉碎[1]。臨床多用其制品,用於腎虛滑精,吐血,血崩[1]。如治腎虛氣弱,陽痿不舉,命門火衰,腰腿酸痛,精神疲倦,食欲不佳的三腎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及腎水不足、陰虛血虛的魚鰾丸(《拔萃良方》)[1]。

6.4 炮制研究

有報道認為,185℃恒溫箱內烘烤至魚鰾形體鼓起,松泡,呈黃色時,取出放涼[1]。此法簡便易行,制品受熱均勻,色澤壹致,且無糊化現象[1]。

6.5 貯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幹燥處[1]。防黴、防蛀[1]。

7 魚鰾膠的性味歸經

魚鰾膠味甘、鹹,性平[1]。歸腎經[1]。

8 魚鰾膠的功效與主治

魚鰾膠具有補腎益精,滋養筋脈,止血,散瘀的功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