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很久以前月氏國的人們居住在我國的西北部地區。曾經月氏國總是被匈奴欺負,後來因為種種的原因,遷徙到了中亞地區。就月氏國在哪裏這個問題,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月氏國最早先是居住在寧夏,後來在大漢朝的時候,他們便遷移到了新疆壹帶。
月氏國遺址
所以月氏國在歷史上主要是居住在我國的河西走廊、寧夏這壹帶。不過就月氏國在哪裏這個問題要分為兩個階段。月氏國曾經屬於我國,在漢朝時期,我國的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曾經到達過月氏國,想要聯合月氏國壹起攻打匈奴。然而,當時的月氏國的國王並沒有接受張騫的這個建議,張騫在做了壹年的思想工作無果後,便放棄了,回到了大漢。後來,匈奴總是攻打月氏國,月氏國便離開曾經居住多年的地方,逃亡到了阿富汗地區。
因此對於月氏國在哪裏這個問題,以現在世界版圖來看,月氏國應該指的是現在印度壹帶。這是因為月氏人在向中亞地區逃亡的時候,月氏國分裂了。於是月氏國中的壹小部分部落留在了甘肅地區和青海地區。而其中最為強大的壹支,來到了印度半島地區。月氏國在印度半島地區建立了當時非常著名孔雀王朝,後來,月氏人不斷地擴張,月氏民族遍布於河西地區、中亞地區、南亞地區。月氏人慢慢地和我們國家脫離了關系,成為壹個混和多種族的民族。
---------------------------------------------------------------------------------------------
關於月氏的來源﹐中外史學家看法頗不壹致。據中國學者王國維考證,月氏即《逸周書·王會解》 中的"禺氏"﹐《穆天子傳》中的"禺知"或"禺氏"。歐洲學者也在西方古文獻中搜求相當於月氏的記錄,異說不下六七種。關於月氏的族屬,中國古籍如《魏略》稱其為羌人,《舊唐書》稱其為戎人。近百余年來,學術界更加異說紛紜:有藏族說、粟特族說、印歐族說、伊朗族說等。《後漢書·西羌傳》記載:月氏"被服飲食言語略與羌同",說明月氏的語言很可能屬於漢藏語系。
1980年起,塔裏木盆地原始印歐人幹屍塔裏木盆地羅布泊附近發現了21具蒙古利亞人種和8具歐羅巴人種的木乃伊。古代DNA測試表明,這些木乃伊的父系Y染色體是原始歐羅巴人種的單倍群R1a1和母系單倍群C4,高頻出現在阿爾泰山區的圖瓦人和Altaians-Kizhi人中。青銅時代塔裏木人的C離始祖類型僅壹步突變,而他們的類型為現代西伯利亞東南的通古斯人群所***享,更為匹配的類型是中亞人群。韓康信的體質人類學報告也顯示,塔裏木木乃伊與塔裏木盆地以北的南西伯利亞阿凡納謝沃文化人群最接近。8具大約3千年八百年至1千年八百多年歷史的女性木乃伊可能就是月氏人。另外,越早的歐羅巴人種木乃伊與南西伯利亞的木乃伊越像。2007年美國國家地理欄目的基因學家和人類學家斯潘塞·威爾斯(Spencer Wells)檢查了塔裏木木乃伊的DNA,結果表明塔裏木盆地是歐洲人、東亞人、中亞人和印度人等許多人種的聚居地,並非只有壹個人種。塔裏木盆地最古老的小河墓地木乃伊的DNA檢測顯示歐亞人種的混血始自銅器時代。距今3980年的小河墓地木乃伊的父系全部是西歐亞單倍群R1a1a-M17,70%的母系則來自南西伯利亞的C單倍群,還有少量的線粒體單倍群H和K。?小河墓地附近距今2500年到3000年的且末遺址幹屍的父系也同樣全部是西歐亞單倍群R1a1a-M17。這種不同民族混血時產生的最極端的性別偏向性可能是因為來自烏拉爾地區的中亞父系為R1a1a的族群對南西伯利亞男性土著進行了種族滅絕,對女性進行父系征服。自西歐亞以R1a1為主要標的青銅文化人群首先遷徙於南西伯利亞地域並同這裏的以C等為主要標記的原著民族相互混合,並在其後南下進入中亞和塔裏木地區,成為當地青銅文化人群之源。
公元前2世紀,月氏勢力強大,與蒙古高原東部的東胡從兩方面脅迫遊牧於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頭曼單於約在公元前209年左右,把其子冒頓送至月氏為質,結果冒頓盜取月氏善馬逃回匈奴。月氏破烏孫國,烏孫部眾逃至匈奴,匈奴單於收養了烏孫王出生不久的兒子獵驕靡。
冒頓即位為單於後,約在公元前205~前202年間舉兵進攻月氏,月氏敗。於公元前174年前後(漢文帝初年),派右賢王領兵西征,再次擊敗月氏,殺月氏王,以其頭骨制成飲器,迫使月氏西遷,遷至伊犁河流域者為大月氏,留在南山者為小月氏。據冒頓單於於公元前174年致漢文帝劉恒書中說:"故罰右賢王,使至西方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力強,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並為壹家,北州以定。"月氏戰敗後,種類分散,其大部被迫逃至今伊犁河、楚河流域,打敗了原居於當地的塞種人,迫使"塞王遠遁",留下的塞種部眾成為月氏人的臣仆。伊犁河流域原久為塞族所居住。《漢書?張騫傳》:"月氏已為匈奴所破,西擊塞王。塞王南走遠徙,月氏居其地。""塞"字在古代韻書中列為入聲,在中古時代以前的漢語中發音為"Ssek",學者們壹般都認為,塞人應當就是西方史籍所記載的"薩迦人"。薩迦人(Saka或Shaka)為印度語及波斯語,希臘語為Sakai,是斯基泰人的壹支。 月氏人大部西遷後,他們在河西地區的故地被匈奴渾邪王和休屠王部落占領。塞族即古伊朗碑銘及希臘古文獻中所載Sacae(Saka)。月氏既擊走塞族,塞族便向西南遷徙,跨過錫爾河,到達媯水(阿姆河)以北的索格底亞那(Sogdiana)地區並在《後漢書》記載的監氏城建都 ,羽田亨認為此城即為坎塔城(Kanda),是為撒馬爾罕或馬爾幹達(Markanda)的縮寫。 公元前128年,張騫訪問月氏時,司馬遷曾提及過他們。 公元前130年, 原已移住在天山北麓並服屬匈奴的烏孫,在其王獵驕靡的統領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族壹樣離棄伊犁地區向西南遷徙,而烏孫便從此占領了他們的地方。
------------------------------------------------------------------------------------------
月氏的歷史
“月氏”是中國先秦時代的居民部落之壹,公元前5-前2世紀,遊牧於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地區,實力強大,為匈奴勁敵。公元前177年不久,月氏擊破敦煌附近的壹個小的遊牧民族烏孫,殺其王難兜靡,奪其地。公元前177-前176年間,匈奴冒頓單於遣右賢王大敗月氏,後又派人殺其王。月氏族大多數率眾西遷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原來居住在此地的塞人大部分被迫南遷至興都庫什山以南,成為大月氏。留在河西走廊的月氏人和祁連山間的羌族混合,成為小月氏。至公元前139-前129年間,烏孫難兜靡之子獵驕靡長大,為其父報仇,帥部種擊大月氏,奪取伊犁河流域,大月氏再次被迫南遷,過大宛,定居於阿姆河北岸。公元前壹世紀初,大月氏征服了阿姆河以南的大夏。至公元初,建立強大的貴霜帝國。月氏人的兩次南遷對中亞地區影響極其深遠。它造成了希臘化的巴科特裏亞王國滅亡,促使塞種人入侵印度北部,引起張騫出使西域並且開辟了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