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言文和現代文辯論賽

文言文和現代文辯論賽

1.文言文之辯~ ~我們不主張急著寫文言文,因為我們現代人說的是現代文,寫的是現代文。

比如在聯合國不能用英文文言文。當然,中共中央在發布公告和從事商業活動時應該使用現代語言。

所以我們中小學生應該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現代語言上。妳想學文言文嗎?我覺得應該學壹點。目的是了解我們中國古代文化的文采。

了解壹下我們中國古代文化的輝煌,讓他們有點興趣,有民族自豪感,但是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還是要花在學好現代漢語上。現在高中課本裏文言文占50%,但是我們花了50%以上的時間去學,拿到的不到20%,所以我們對文言文的學習是應接不暇的。

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村,連現代漢語都教不好,更別說文言文了。我認為學好現代漢語的基礎是學好標準現代漢語。

白話文是現代白話文,壹直有自己的產物。它不是從文言文演變而來,而是從現代白話文演變而來,而現代白話文又是從中世紀白話文演變而來。我不同意韓先生的觀點。他說,只有學好文言文,才能學好白話文。這是誤導。比如,吃了才醉,喝了才醉。妳不能說我吃了會醉吧?!朱自清先生說白話文比文言文精煉嚴謹得多,為什麽不花時間去學呢?文言文不能作為現代漢語的必要學習條件。

我覺得學文言文和學白話文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系。例如,孔夷很會說話,但他的文言文不好。我們不需要通過學習文言文來學習白話文,但是我們可以學習現在所接觸的白話文書籍。魯迅和郭沫若都是文學大師,但也寫白話文。他們經歷了文言時代,經歷了文言境遇,所以在五四時期提出了通過新文化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如果魯迅的每壹個毛孔都泡在文言文的醬缸裏,他不可能成為魯迅。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他用現代的思想、現代的觀念、現代的思維。該不該說文言文,發表文章,搞談判,在聯合國發言?文言文至今沒有生命力,這是鐵的事實。

人類創造了所有的知識,世界上沒有人能全部掌握。因此,我們的社會必須分工。用普通人的話說,就是要敲鑼賣糖,各做各的,專攻韓愈所說的。進入大學後,學習中國數學史的人有必要掌握文言文。但是,也就是說,我們並不提倡所有的中小學生都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學習文言文,因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將來不壹定需要當工人、農民、商人、領導幹部。

我可以說,在我們中文系,古代漢語是最讓中國學生頭疼的課程。我們有些大學生說,晚上睡覺前讀幾頁古文,可以代替吃安眠藥。我覺得我從小學開始就沒有對文言文特別感興趣,因為我沒有那種學習環境。作為壹個小學生,當妳告訴他“且把我的陰天帆直起來,在很深很深的海裏架起壹座橋”時,他根本不懂其中的含義。他只能搖頭背。父母整天看著孩子背這些東西,在孩子吃力地背的時候,壹定很難受。我覺得還有壹個簡單的原因。我們的語言是用來交流的,讓大家先聽得懂,也就是說小學生首先要會和人交流。此外,無論如何,父母現在在孩子出生時就教他們方言。

回到基礎,學以致用,有些人要麽說白話文,要麽說文言文。都是漢語,語言的根本功能是交流。這是口語和書面語,也是思維的工具。我確實承認文言文很簡潔,但是有時候我們很難理解,因為它太簡潔了。

我在研究嶽陽樓的時候,參與了壹個詞的解讀。教材裏“第二年”是第三年的意思,但是我們語文老師說這本新教材今年剛修訂過,然後我就覺得這讓我產生了疑問。文言文的筆記是前人給的,後來改了。這樣學習文言文根本達不到抓住其要點的作用,沒必要學文言文。我想問妳壹個問題。4月22日,《中國教育報》提出了這樣壹個觀點,不學文言文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我想問妳的是,我們的家在哪裏?魯迅先生說,我翻開歷史,裏面全是仁義道德。仔細看了半天,從夾縫裏看到兩個字吃人。這個國家是壹個充斥著君臣父子倫理程序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的家園。這個家沒有人權,沒有平等,沒有法律。該不該把廣大青少年接回去?我們應該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但不壹定要要求每個人都深刻理解。文言文本身就有壹定的深度和難度,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懂,都能體會其中的道理。

既然難,為什麽不能像古典樂、民間舞壹樣,讓少數人繼承,而不是要求所有人?我想區分壹個最基本的概念:學習,欣賞,熏陶。

我們不贊成的是基礎教育中強文言文的比例。而不是反對文言文的熏陶。

同樣是接觸文言文,這是兩個不同概念的心態。壹個是我身後幾千年積累的民族歷史文化傳統。我們可以依靠它作為壹棵大樹,而不是我們每個人的負擔。文言文脫離了我們的現實生活,所以中小學教材中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是必然的。

還有,反對的觀點不學文言文!原因:文言文只對學習古籍有用,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消失,就像我們在這裏聊天壹樣。

2.是否應該關註文言文之爭?如果不重視文言文,如何理解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如果全國13億人口,沒有人能讀《十三經》《二十四史》,那麽當我們的壹些鄰居告訴妳,釣魚島屬於他們,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土地屬於他們,南海的島嶼屬於他們,甚至中國的許多歷史人物和人文傳統都屬於他們,任何人、任何國家都可以隨意曲解和篡改中國的歷史,但我們誰也不能指責和反駁。(這個問題也可以分為文化和疆域兩部分,尤其是疆域,也可以反駁“文言文無用”、“中國古代文化落後”的論調)

請問夏朝存在嗎?商朝的歷史是怎樣的?哪位同學能認真回答壹下這個問題?幾千年來,夏商朝幾乎只是簡單歷史和童話中的朝代。為什麽?由於夏朝沒有豐富的文獻記載,商朝雖然留下了大量的甲骨文資料,但卻在安陽殷墟中失傳了很久。如果我們現在不認真學習文言文,不去了解三千年來的文學和經典,不難想象,有壹天,秦煌漢武和唐宗宋祖也將成為神話傳說壹樣的人物,無人記得,無人理解。

我們贊嘆《詩經》《楚辭》的文字之美,唐宋詩詞的意境之美,但我們又有多少人能認真理解《詩經》《楚辭》中文字的含義呢?有多少人能體會到每首詩的精妙?同為豪放詩人的蘇軾和辛棄疾有什麽不同?李煜、柳永、李清照、姜夔是同壹批婉約詞人嗎?請問,如果我們不好好掌握文言文,怎麽和古代的詩人、詩人有血緣、精神上的聯系呢?

今天的中國人西裝革履穿牛仔褲,吊帶長裙;吃著雞翅漢堡和牛排披薩;出行靠汽車、火車、飛機、輪船;通過電話和手機聯系親戚朋友,傳真到伊妹兒。另外,我們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hellow和OK,壹直到大學還在學習四六級和雅思托福。春節和中秋節,我們給長輩拜年很麻煩,但是我們哭著喊著要過愚人節,情人節,聖誕節。請問從衣食住行到言談舉止,還有什麽可以證明我們是中國人?除了壹個被西方文明和現代快餐文化逐漸侵蝕的脆弱的靈魂,我們中國人還有什麽?為什麽不能為自己保留壹點自己獨特的風格呢?

有人說文字語言和傳統文化太落後過時了。比我們更重視文言文閱讀的臺省港,難道比我們想盡辦法根除中國大陸語文課本裏僅存的那幾篇文言文,更落伍嗎?我們的鄰國,仍然穿著和服,過著舊節日,聽著音樂,看著相撲的日本,是不是比中國更落伍,更落後?跑不動就別怪路不好。請先看看妳的鞋帶系好了沒有!

就這些,這些問答都是贊成正面的,希望可以用上。

3.文言文和現代漢語的區別自古以來就有文言文和白話文之分,而文言文是官方語言,屬於書面語。白話文是普通人在交談中使用的語言,普通人對文言文壹竅不通,更不用說用文言文作為日常對話了。但白話文是中國歷史上使用人數和使用頻率占絕對多數的漢語,現代漢語就是從這種平行漢語演變而來的。主要指五四新文化運動後建立起來的語言體系,尤其是語法體系。從現存的唐宋白話文學、元雜劇、明代三言兩拍之類的古代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出,古代白話與現代白話並沒有文言那麽大的差別。如果不能考證他們的發音,至少他們的語法和用詞在紙面上是清楚的。古代白話文是從五四現代白話文學來的。

4.文言文和現代漢語的區別如下:

首先,文章的要求不同

文言文的要求壹般比較復雜,特點是講究典故、駢文對仗、旋律工整,包括謀略、詩詞、詞、曲、八股、駢文等文體。

現代漢語,也就是白話文,壹般對文章沒有特別的要求,只要句子通順就行。

第二,理解的難度不同

文言文與文言文的分離,追求文筆的簡潔,以及倒裝句、省略句等許多特殊用法的運用,對於沒有文言文基礎的人來說,是晦澀難懂的。

現代漢語通俗易懂,比文言文更口語化,更通俗易懂。

第三,發展時間不同

文言文在1915新文化運動之前是官方正統文體。幾乎所有的古籍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記錄的,文言文是先秦時期以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

現代漢語,即白話文,在1915新文化運動時期受到高度贊揚,得到大眾的廣泛支持。五四白話文運動後,全面普及。

擴展數據

文言文在現代的發展

雖然現代中國社會以白話文為主,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文言文仍然受到中國人相當的重視,對白話文仍然有壹定的影響。

還有很多人在寫白話文的時候喜歡引用中國社會常用的文言文“典故”、“詩詞”、“對聯”,而漢語中的很多成語、俗語也來源於文言文。對於有興趣學習中國文學的人來說,文言文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在中國,文言文是必修課。學生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接觸文言文,之後逐漸增多。到高中階段,文言文基本成為語文課的主體。在中國的語文課程中,要求小五學生學習文言文,高中生還要進壹步學習文言文。

中國的中考和高考都有文言文相關的題目。中國各地時不時會出現文言文高分作文。但從2012年開始,隨著《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全國統壹招生考試考務工作規定》的發布,中國高考作文被限定為“現行規範的漢語言文字”,即網絡語言、文言文、繁體字不能再用於高考作文,引起了壹些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