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i jīng zǒu qì
2 概述飛經走氣:1.針刺術語;小兒推拿方法。
3 刺法術語·飛經走氣飛經走氣為刺法術語,指催行經氣的壹些針刺手法,即針感沿經傳導[1][2]。出《金針賦》。其法有青龍擺尾、白虎搖頭、蒼龜探穴、赤鳳迎源等[2]。金·竇漢卿《金針賦》:“若夫過關過節,催運氣,以飛經走氣。”
3.1 青龍擺尾青龍擺尾為針刺手法名。飛經走氣四法之壹,與白虎搖頭對稱。出《金針賦》:“青龍擺尾,如扶船舵,不進不退,壹左壹右,慢慢撥動。”其法:進針得氣後,不進不退,扳到針身使針頭朝向病所,將針尾壹左壹右,慢慢撥動,如扶船舵之狀,搖擺九數或三九二十七數,故名青龍擺尾,以行衛氣。應用本法進針後,若即時得氣,則可純用補法;若針後覺針下沈緊澀滯,此邪氣大盛之故,須用瀉法,先去邪實,然後真氣才能隨至。[3]
青龍擺尾
3.2 白虎搖頭
白虎搖頭為針刺手法名,飛經走氣四法之壹。與青龍擺尾相對。明·徐鳳《金針賦》:“白虎搖頭,似手搖鈴,退方進圓,兼之左右,搖而振之。”其法:進針到適當深度,作左右搖動。先插針左轉,壹呼壹搖;後提針右轉,壹吸壹搖。如此操作六次或六的倍數。有行血(榮氣)的作用,適用於血瘀之癥。[4]
白虎搖頭
3.3 蒼龜探穴蒼龍擺尾同青龍擺尾。蒼龜探穴針刺手法名。飛經走氣四法之壹,與赤鳳迎源對稱。《金針賦》:“蒼龜探穴,如入土之象,壹退三進,鉆剔四方。”是以徐疾法和針向行氣法結合而成。《問對》:“持針於地部,右盤提而剔之。”其法:進針得氣後,向上下左右四方斜刺,每方均由淺入深,按淺、中、深三層作三進壹退的“鉆剔”動作,猶如龜入土,有通行經脈的作用。[5]
蒼龜探穴
3.4 赤鳳迎源赤鳳迎源為針刺手法名。飛經走氣四法之壹,與蒼龜探穴對稱。《金針賦》:“赤鳳迎源,展翅之儀,入針至地,提針至天,候針自搖,復進其原,上下左右,四圍飛旋。”由提插、撚轉法結合而成。操作時進針後先深入地部,再提至天部,待針得氣自搖後,再插入人部,上下左右,四圍飛旋,壹撚壹放,如鳳凰沖風擺翅之狀。病在上者,吸氣時退針右轉;病在下者,呼氣時左轉插針。其作用能通行絡脈之氣。[6]
4 小兒推拿方法·飛經走氣飛經走氣為小兒推拿方法名,出陳氏《小兒 *** 經》,又名飛金走氣[1]。
4.1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有四種:
①選運五經穴,後張開五指在內關拍打,再推心經,揉氣關(《小兒 *** 經·手訣》)[1]。
②用拇指按兒總筋處,食中二指推向手彎處(《小兒推拿秘訣·手上推拿法》)[1]。
③滴涼水於兒內宮,以右手中指引水至天河,前行三次退轉壹次,並用口吹氣,跟水上行(《幼科推拿秘書·十三大手法推拿註釋》)[1]。
④右手拿兒四指不動,左手四指從兒曲池邊輪流跳至總經幾遍,再拿陰陽,將右手向上向外,壹伸壹縮,傳送其氣,徐徐過關(《厘正 *** 要術》卷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