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人郎士寧在康熙末年來華傳教,後入宮廷當了專職畫家。
艾啟蒙系波希米亞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乾隆十年(1745)來中國,從郎士寧學畫,得郎士寧指教,使西法中用,很快受到清廷重視,詔入內廷供奉。
郎士寧與艾啟蒙首開中西繪畫技法結合之先河。
郎士寧在宮廷的繪畫生涯主要在雍正和乾隆兩朝。乾隆皇上對詩書畫非常喜愛,格外看重來自意大利的畫家郎士寧以及(愛沙尼亞)捷克畫家艾啟蒙,德國畫家賀清泰等人。郎士寧和艾啟蒙均受賜三品銜。乾隆除了經常看他們作畫,切磋畫藝,宮廷凡有重大事件,都讓他們用畫筆記錄下來。
西洋畫家,最拿手的是西畫,也就是油畫。不過,奉皇上的禦旨繪畫,卻要用中國的毛筆和宣紙。以中國工筆畫的工具材料按西畫透視解剖的原理作畫,雖然說不上得心應手,卻在中國工筆畫與西方古典寫實主義畫風的結合上,做出了嘗試性的探索。與此同時,郎士寧、艾啟蒙等人又是西畫在中國的最早傳播者,人們正是通過他們的作品,對西畫的風格有所認識的。
郎世寧在宮廷內作畫,獲得了許多榮耀,不但超過了其他歐洲傳教士畫家,而且令眾多供奉宮廷的中國畫家也無法望其項背。但郎世寧在為中國皇帝服務時,其身份僅是壹個宮廷畫家而已,並無優越條件。他的歐洲夥伴王致誠曾在寫往歐洲的信件中說起他們作畫的情形:“吾人所居乃壹平房,冬寒夏熱。視為屬民,皇上恩遇之隆,過於其他傳教士,但終日供奉內廷,無異囚禁……作畫時頗受摯肘,不能隨意發揮。”其作畫場所及條件都十分艱苦,郎世寧的榮譽來之不易。
郎世寧教士1715年七月抵中國,11月獲康熙皇帝召見。當時康熙61歲,酷愛藝術與科學,雖然不贊成郎世寧所信仰的宗教,卻把他當作壹位藝術家看待,甚為禮遇。康熙對他說:“西方的教義違反中國正統思想,只因為傳教士懂得數學基本原理,國家才予以聘用。”他又表示詫異道:“妳怎能老是關懷妳尚未進入的未來世界而漠視現實的世界?其實萬物是各得其時的。”旋即派郎世寧為宮廷畫師,不給他傳教的機會。
乾隆三十壹年六月初十日(公元1766年7月16日),郎世寧在他七十八周歲生日的前三天,病逝於北京,其遺骸安葬在北京城西阜成門外的歐洲傳教士墓地內。乾隆皇帝對於郎世寧的去世甚為關切,特地下旨為其料理喪事。郎世寧的墓碑上刻著皇帝旨諭:“乾隆三十壹年六月初十日奉旨:西洋人郎世寧自康熙年間入值內廷,頗著勤慎,曾賞給三品頂戴。今患病溘逝,念其行走年久,齒近八旬,著照戴進賢之例,加恩給予侍郎銜,並賞給內務府銀三佰兩料理喪事,以示優恤。欽此。”墓碑的正中下方為漢字:“耶穌會士郎公之墓”,左邊為拉丁文的墓誌。
郎世寧自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來華,至乾隆三十壹年(公元1766年)去世,在中國***度過了五十壹年。他為二百多年前中國與歐洲的文化藝術交流作出了重要和積極的貢獻。由於郎世寧的壹生幾乎都是在中國度過的,他的藝術創作也都以中國的人和事為題材,所以郎世寧的生平和藝術,已經成為了中國美術史的壹個組成部分來加以敘述和評價了。
郎世寧於1766年去世,年78歲,喪禮備極哀榮,葬於城外數公裏禦賜的壹塊土地上,乾隆還親撰墓誌銘,以示對這位高年教士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