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官窯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壹直延續到清末。在景德鎮悠久的制瓷歷史中,官窯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集中了壹大批優秀的工匠,而且不惜重金燒制,對提高景德鎮制瓷技術和質量,促進陶瓷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壹、元代景德鎮官窯
“Council”是“樞密院”的縮寫。唐朝戴宗(763-779)建立了壹個唐朝,唐朝建立了壹個唐朝,唐朝建立了壹個唐朝。元十五年(1278),元樞密院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元樞密院決定在景德鎮燒制“蜀府”風格的蛋清釉瓷器。
“蜀府”瓷的特點是:蜀府瓷和青瓷也是白色的,但相對來說比青瓷厚壹些;官邸的釉面由青白色變成蛋清色(更白,類似鵝蛋色);盤、碗、捧壺、高足杯是官邸最常見的瓷器造型,很少有大件的。最典型的官邸,底小。束腰器在蜀黍瓷器中是壹種突出的造型。蜀府瓷盤、瓷碗底部外露,壁厚,切工規整。有的底部有乳頭突起,有明顯的螺線(馮獻明主編、國家文物局編著的《中國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1,P499-459第五次印刷)。青花瓷在元代燒制成功,創造了釉下紅和青花釉下紅裝飾。其他釉如紅釉、藍釉、金釉的出現,標誌著人們掌握了各種發色劑的發色規律,使景德鎮瓷器裝飾多姿多彩,從而結束了元代以前瓷器釉色以似玉似銀為主的局面,將瓷器裝飾推向了釉下彩的新時代,形成了中國瓷器的鮮明特色。
元代景德鎮窯分為官窯和民窯(但根據前述,元代官窯與明清官窯有本質區別,此時的官窯可以說包含在民窯中),體現了等級觀念和不同的生活利益。《元史·舜帝紀》記載元初二年(1336)夏四月丁亥禁:“禁服麒麟、夫妻、白兔、靈芝、二角五爪龍、八龍、九龍、萬壽、福壽字、赭石黃等服”。反映在元代景德鎮瓷器上,民間不允許繪制和使用五爪龍紋瓷器。據考古調查,景德鎮湖田(南河)南岸劉家塢的折碗、小腳多有遺漏,內壁印有‘舒府’二字,高足杯內壁印龍紋有五爪,證明元石等器物應為當時的官具;北岸雖形似,但足壁多為垂直,內壁模糊不清。龍只有三爪和四爪,應該是民用商品”(劉新元等《景德鎮湖田窯調查總結》,文物,1980,11)。“舒服”器(蛋清釉瓷器)不僅為元代樞密院等上層社會所廣泛使用,也為普通百姓所使用,這與元代人的生活習慣和喜好密切相關。官文書不僅是元人的生活用具,也是元人重要的審美對象,本身就反映了元人的審美時尚和審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