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誰給我普及壹下,壯族的歷史是怎樣的呢?

誰給我普及壹下,壯族的歷史是怎樣的呢?

壯族?中華民族族群之壹。原作?僮族?、?僮人?,亦稱?撞丁?、?俍人?、?俍兵?、?土人?、?土丁?。自稱?布壯?、?布越?、?布土?、?布儂?、?布沙?(沙人),?布曼?(意為?村人?)等。

1952年統稱?僮族?。1965年11月改稱今名。有15489630人(1990年)。與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黎等民族同源於我國古代百越族系的西甌、駱越支系,後稱烏滸、俚僚、峒僚。

南宋(壹作唐)古籍始有僮的記載。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南、北兩大方言區。使用漢文。自唐宋以來,民間常用方塊壯字,俗稱?土俗字?,以記錄歌詞等。

1956年用拉丁字母拼音方法創制壯文,出版有壯文書報,今仍流行。體質特征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及廣東、貴州、湖南等地。其地氣候溫和,景色秀麗,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陽朔山水、左江崖壁畫、靈渠等名勝古跡分布。盛產八角茴香、三七(田七)、羅漢果、南珍、蛤蚧、爐甘石、金桔等名貴土特產。歷史悠久,富有反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及外來侵略的革命鬥爭傳統。

早在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西甌人曾在今湖南、廣西邊境越城嶺壹帶采取全民皆兵和堅壁清野的戰術抗擊50萬秦軍,使秦軍?伏屍流血數十萬?。

唐代黃峒首領黃乾曜,宋代儂峒首領儂存福、儂智高,明代古田韋銀豹與田州瓦氏夫人等,皆是反抗壓迫或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在太平天國農民革命、中法戰爭以及在中國***產黨領導下的左、右江革命運動中,壯族人民均作出卓越貢獻,湧現出馳名中外的革命民族英雄蕭朝貴、韋拔群等。

壹向從事農耕稻作,其先民對稻作文化有過重大貢獻。

北宋已知使用火炮。

解放前封建地主經濟已相當發達,生產水平與中原接近,有壹定程度的資本主義因素和成分,各地發展不平衡。信仰多神,崇拜雞蔔。

傳統住房為?幹欄?(亦稱?麻欄?)式建築。民間珍藏和使用銅鼓的歷史很久。

壯錦工藝精湛,已有千余年歷史。民間文學豐富多彩,勒腳歌、扁擔舞、壯戲、獅公舞等均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歌圩是青年男女進行文化娛樂與社交活動的傳統場所。傳統的民族節日有三月三歌節、牛王節、吃立節、更將節等。解放後逐步實現民族區域自治,建有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和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