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氏最早活動區域在浙江省寧波紹興平原壹帶,有考古為證。位於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鎮河姆渡村,出土了四個文化層最早的文化層距今7000年,都與有巢氏有關。這壹時期還屬於新石器時代,生產力也不高,但從河姆渡遺址發掘出的幾十萬枚陶片說明這壹時期有巢氏已經有了壹定的手工業和相當不錯的藝術水平。
可能後來遇到了洪水, 那個時候正是冰河時代剛過,冰川大幅度融化時期,寧波紹興又屬於平原,於是有巢氏又遷移到了丘陵腳下的杭州嘉湖平原壹帶,建立了良渚古城。向北發展在山東瑯琊(今臨沂)建立了陪都,向西發展在今安徽巢湖附近建立了巢國,今有安徽馬鞍山淩家灘遺址為證,距今六七千年前,在淩家灘遺址出土了壹枚玉制杉樹的雕塑,說明淩家灘遺址的居民是以樹木為崇拜的圖騰,在文化上和良渚文化是繼承關系,因此更加佐證了此文明乃良渚有巢氏的延續。
距今6000——5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出現了以壹支以蛇為圖騰的部落,可能就是先秦古籍《鹖冠子》講到的“成鳩氏”,也是天皇氏,《路史》記載天皇氏“鱗身”,鱗本身就是蛇身,鱗身正好對應成鳩氏的蛇圖騰之象征,而天皇氏的稱號顯然應該是繼承有巢氏的,說明有巢氏和成鳩氏屬於承前啟後的關系。那麽成鳩氏為何取代了有巢氏呢?成語鳩占鵲巢或許可以管中窺豹,另外具《逸周書·史記解》所講:“昔者有巢氏,有亂臣而貴任之,以國假之,以權擅國而主斷,君已而奪之,臣怒而生變,有巢以亡。”也就是成鳩氏篡了有巢氏之位。
此後,良渚文化這壹支有巢氏於是就分散各地,有去了山東瑯琊古城(今臨沂)有去了安徽巢湖,還有壹支來到了晉陜地區,成為黃帝部落的壹支,到了帝堯時期,有巢氏首領巢父因為德高望重,而且是當時的建築大師,帝堯曾找過巢父,想把帝位傳位給他,但是被巢父拒絕了。到了大禹時期,眼看大禹聲威越來越盛,有巢氏於是把女兒偃攸嫁給了大禹,偃攸生下了啟,啟於是建立了夏朝,成為開國之君,啟封巢父於襄陵,今屬山西襄汾縣東南。到了末帝夏桀時期,又把有巢氏的壹支封於南巢《路史·國名紀》載:“南巢氏,桀之封。”此南巢是不是安徽巢湖的南巢還有爭議,但我覺得應該不是南巢,南巢在安徽距離夏都安邑,也就是山西運城夏縣太遠了,南巢氏是獲夏桀之封,應該是離都城近的地方而且地理位置優越才叫封,如果是流放,那應該就是安徽巢湖了。既然不是安徽巢湖的南巢,也不可能是山西襄陵的西巢,那此南巢被夏桀封在了哪呢?
我們先來看夏桀的都城安邑——山西運城的夏縣,距離夏縣最近的有巢氏故地就是河南睢縣的巢亭,中華民族史專家何光嶽的推測此南巢就是夏桀所封之南巢。(巢亭在戰國後期已改名)
由此可推斷這應該是夏桀對有巢氏的重視,從啟開國起400年間兩族都是姻親關系。夏桀祖先少康的復興地綸邑(虞城縣以西的綸城)就在其附近,當年少康就是以綸邑作為根據地從而打敗竊國者寒浞的。夏桀把南巢封在睢縣的巢亭,是對有巢氏充分的信任。
好景不長,夏桀鳴條(山西運城市夏縣以西)之戰戰敗後,夏桀逃到了南巢,《國語·魯語》記載:“桀奔南巢”,南巢在睢縣,睢縣旁邊還有夏朝的陪都,在今商丘市夏邑縣,但在夏邑縣夏桀又被商湯打敗了。桀率殘部再逃至三朡(山東定陶),最終夏桀在三糉被商湯活捉,並滅了三糉,並改名曹。
《尚書》:“桀奔三朡,湯伐三朡,俘獲寶玉,遂踐天子位於三朡。”商湯在山東正式取代夏朝。不久後,流放桀於南巢。《尚書》載:“成湯伐桀, 放於南巢。”這次是放 不是封,區別還是很大的,此南巢這次應該就是安徽巢湖了,距離商初的首都亳州相當之遠啊。最後夏桀病死於巢湖。
商朝建立後,北方的有巢氏方國都被滅掉,畢竟是夏的姻親國,最後只保留了安徽巢湖的南巢方國延續血脈。至此之後,南巢國又綿延了1000多年。到了春秋晚期,吳楚爭霸,巢國只能夾縫中求生存,可惜巢國國君壓錯了寶,堅決站在了楚國這邊,為此常常遭吳國的攻伐,然而楚國老大哥楚平王被兒媳婦迷的神魂顛倒,自然是不會有多大出息幫助巢國了。
公元前518年的某壹天,據《左傳·昭公二十四年》記載:“吳人踵楚,而邊人不備,遂滅巢及鐘離而還。”吳人伐楚,結果發現巢國和鐘離國沒有防備,順勢滅之,另外提壹下鐘離後來改名鳳陽,這塊土地上於1000年後誕生了壹個叫朱元璋的放牛娃。巢國最終亡於吳國,綿延了1萬多年,中國建築之父的氏族國家有巢氏,從七千多年前建立良渚文明至春秋晚期,歷經滄桑還是沒能挺過時代的洪流,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中,只嘆壹聲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