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牽牛子丸簡介

牽牛子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聖惠》卷九十二 2.1 方名 2.2 組成 2.3 主治 2.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備方法 3 《普濟方》卷壹○三引《博濟》 3.1 方名 3.2 牽牛子丸的別名 3.3 組成 3.4 功效 3.5 主治 3.6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3.7 制備方法 4 《聖惠》卷九十八 4.1 方名 4.2 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4.6 制備方法 5 《聖惠》卷七十九 5.1 方名 5.2 組成 5.3 主治 5.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備方法 6 《聖惠》卷七十二 6.1 方名 6.2 牽牛子丸的別名 6.3 組成 6.4 主治 6.5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6.6 制備方法 6.7 附註 7 《聖惠》卷五十九 7.1 方名 7.2 組成 7.3 主治 7.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備方法 8 方出《聖惠》卷五十四,名見《普濟方》卷壹九二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備方法 9 《聖惠》卷四十八 9.1 方名 9.2 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9.5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9.6 制備方法 10 《聖惠》卷六 10.1 方名 10.2 組成 10.3 主治 10.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備方法 11 《聖惠》卷十八 11.1 方名 11.2 組成 11.3 主治 11.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備方法 12 《聖濟總錄》卷壹六五 12.1 方名 12.2 組成 12.3 主治 12.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12.5 制備方法 13 《聖濟總錄》卷壹三六 13.1 方名 13.2 組成 13.3 主治 13.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13.5 制備方法 14 《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14.1 方名 14.2 組成 14.3 主治 14.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備方法 15 《聖濟總錄》卷八十 15.1 方名 15.2 組成 15.3 主治 15.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備方法 16 《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16.1 方名 16.2 組成 16.3 主治 16.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16.5 制備方法 17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17.1 方名 17.2 組成 17.3 主治 17.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17.5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牽牛子丸 1 拼音

qiān niú zǐ wán

2 《聖惠》卷九十二 2.1 方名

牽牛子丸

2.2 組成

牽牛子(微炒)半兩,川大黃(銼,微炒)半兩,川升麻半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研入)半兩,川樸消半兩,滑石1兩(細研),海蛤1兩(細研)。

2.3 主治

小兒諸淋澀,臍下連膀胱妨悶,大腸氣壅。

2.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溫水送下,1日34次。

2.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3 《普濟方》卷壹○三引《博濟》 3.1 方名

牽牛子丸

3.2 牽牛子丸的別名

大通丸

3.3 組成

牽牛子不拘多少(凈洗,飯上炊氣才透,便出攤令微冷,搗為末),青橘皮(去白,焙)1兩,木通(銼)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桑根白皮(銼)1兩,芍藥(焙)1兩,瓜蔞根(洗,焙)2兩。

3.4 功效

疏風順氣。

3.5 主治

風熱氣秘,瘰癧,產後血竭肚痛,婦人血氣,血風瘙癢,五淋,癱瘓風,腸風瀉血,肺氣,傷寒,風秘。腳氣,大小便秘澀不通。

3.6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隨其湯使,瘰癧,茶湯送下;產前安胎補損,芎酒送下;產後血竭肚痛,蘇木酒送下;婦人血氣,芍藥酒送下;血風瘙癢,枳殼酒送下;五淋,榆白皮酒送下;癱瘓風,豆淋酒送下;腸風瀉血,萎蕤酒送下;肺氣,訶黎勒酒送下;傷寒,蔥白酒送下;風秘,蔥姜茶送下。

3.7 制備方法

上6味為末,每牽牛子1斤,入余藥末4兩,拌和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4 《聖惠》卷九十八 4.1 方名

牽牛子丸

4.2 組成

牽牛子1斤(壹半生用,壹半微炒),桂心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芎?1兩,郁李仁2兩(湯浸,去皮,微炒),木香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4.3 功效

搜風化氣。

4.4 主治

臟腑壅滯。心腹氣悶,宿食不消,腰脅疼痛,大腸秘澀。

4.5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溫酒送下。

4.6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5 《聖惠》卷七十九 5.1 方名

牽牛子丸

5.2 組成

牽牛子1兩(搗碎,微炒),大麻仁1分,當歸1兩(銼,微炒),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木通1兩(銼),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5.3 主治

產後大小便秘澀,腹脹疼痛。

5.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粥飲送下,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5.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6 《聖惠》卷七十二 6.1 方名

牽牛子丸

6.2 牽牛子丸的別名

牽牛丸

6.3 組成

牽牛子4兩(生用),青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1兩。

6.4 主治

婦人大便不通,心腹虛脹。

6.5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溫水送下。

6.6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6.7 附註

牽牛丸(《婦人良方》卷八)。

7 《聖惠》卷五十九 7.1 方名

牽牛子丸

7.2 組成

牽牛子2兩(微炒),川樸消1兩,大麻仁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甘遂半兩(煨令黃),木香1兩。

7.3 主治

大便卒不通,心神煩悶,坐臥不安。

7.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生姜湯送下。如人行10裏當通,如未通,即再服。強羸人加減服之。

7.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8 方出《聖惠》卷五十四,名見《普濟方》卷壹九二 8.1 方名

牽牛子丸

8.2 組成

牽牛子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京三棱1兩(炮,銼),訶黎勒皮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幹,微炒),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鱉甲2兩(塗醋多令黃,去裙襕),甘遂1兩(煨令微黃)。

8.3 主治

石水。腹脹坐臥不得,小便澀少。

8.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湯送下。以利為度。

8.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9 《聖惠》卷四十八 9.1 方名

牽牛子丸

9.2 組成

牽牛子1兩半(微炒),甘遂1兩(銼碎,微炒),訶黎勒皮3分,木香3分,京三棱3分(銼碎,醋拌,炒令幹),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9.3 功效

消除痞氣。

9.4 主治

痞氣結聚在胃管,心腹脹硬,臟腑壅滯。脾積痞氣,大便不通,身腫少力,肢節疼痛。

9.5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臥時生姜湯送下。以利為度。

9.6 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生姜汁2兩,蜜4兩,煎令稠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10 《聖惠》卷六 10.1 方名

牽牛子丸

10.2 組成

牽牛子1分(生用),馬牙消1兩(煉令汁盡),雞膍胵半兩(生用,陰幹),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黃色),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10.3 主治

肺臟氣實,胸膈壅滯,大腸不利。

10.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10.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1 《聖惠》卷十八 11.1 方名

牽牛子丸

11.2 組成

牽牛子(8兩,4兩生4兩微炒,搗羅為末)4兩,木通1兩(銼),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桑根白皮3分(銼)。

11.3 主治

熱病後,風氣壅滯,胸膈聚痰,大便不通。

11.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以得通為度。

11.5 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牽牛子末,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2 《聖濟總錄》卷壹六五 12.1 方名

牽牛子丸

12.2 組成

牽牛子(半生半熟)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當歸(切,焙)半兩,生幹地黃(焙)半兩,芎?半兩,桑根白皮(銼)半兩,木香(炮)半兩,防己半兩,訶黎勒(炮,去核)半兩。

12.3 主治

產後偏身腫滿。

12.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桑根白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12.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3 《聖濟總錄》卷壹三六 13.1 方名

牽牛子丸

13.2 組成

牽牛子1兩(壹半瓦上炒,壹半生用),茴香子1兩(微炒),陳橘皮2兩(水浸,去白,於瓦上焙幹)。

13.3 主治

壹切風熱疥瘡攻註。

13.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臨臥用炒鹽湯送下。

13.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14 《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14.1 方名

牽牛子丸

14.2 組成

牽牛子(半生半炒)3兩,檳榔(生,銼)2兩,木香1兩。

14.3 主治

氣脹滿,大便秘澀,腹脅刺痛。

14.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酒、米飲任下。

14.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5 《聖濟總錄》卷八十 15.1 方名

牽牛子丸

15.2 組成

牽牛子(炒)1兩半,葶藶(炒熟)2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100枚(別研),大棗(煮,去皮核)10個(研),芒消半兩(研),牛酥半合。

15.3 主治

水腫,上氣,大便澀。

15.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8丸至10丸,空心粥飲送下。

15.5 制備方法

上藥先將前2味為末,入杏仁等研勻,次入牛酥,為丸如綠豆大。

16 《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16.1 方名

牽牛子丸

16.2 組成

牽牛子(微炒)2兩,烏桕木根皮5兩,木香3兩,蜚蠊2兩,大黃(銼,炒)2兩,防己1兩,枳實(去瓤,麩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羌活(去蘆頭)1兩。

16.3 主治

三焦病,脹滿為水,小便不利。

16.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稍增至20丸,日中及雞鳴後各用溫甘草湯送下。以知為度。

16.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17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17.1 方名

牽牛子丸

17.2 組成

牽牛子(生,搗羅為末,以生姜汁1升,慢火熬如餳)2兩,硇砂(湯中慢火熬,取霜)1兩,檳榔(煨,銼)3分,木香3分,桃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黃,別研)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幹姜(炮)3分,人參3分,丁香3分。

17.3 主治

痃氣,口吐酸水,醋心,常似有物在胸膈間。

17.4 牽牛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漸加至20丸,空心、食後煎生姜湯送下。以利下積滯物為度。

17.5 制備方法

上藥除煎研外,為末,入硇砂、桃仁研令勻,同入牽牛子煎中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牽牛子丸 《普濟方》:[卷三十九大腸腑門]大便秘澀不通(附論)

)木香(各壹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另研)大煉蜜丸牽牛子丸(出聖惠方)治臟腑壅滯。心腹氣悶。宿食不消。腰...

《太平聖惠方》:[卷第九十八補益方序]牽牛子丸

治臟腑壅滯。搜風化氣。牽牛子丸方。牽牛子(壹斤壹半生用壹半微炒)桂心(壹兩)枳殼(壹兩麩炒微黃去瓤)...

《太平聖惠方》:[卷第十八]治熱病大便不通諸方

。治熱病後。風氣壅滯。胸膈聚痰。大便不通。宜服牽牛子丸方。牽牛子(八兩四兩生四兩微炒搗羅取末四兩)木...

《太平聖惠方》:[卷第五十四]治十水腫諸方

之。治十種水氣。遍身浮腫。大小便澀。喘促不止。牽牛子丸方。牽牛子(三分微炒)漢防己(壹分)椒目(壹分...

《太平聖惠方》:[卷第七十二]治婦人大便不通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