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幫忙解決壹道歷史選擇題

幫忙解決壹道歷史選擇題

《後漢書·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發明、創造)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

翻譯:自古書籍大多都編成竹簡,那些用綢緞布匹寫字的叫做紙。綢緞太貴而竹簡太重,都對人來說很不方便。蔡倫於是想出壹種方法,用樹皮、麻頭以及破布、魚網造成紙。元興(漢和帝年號)元年上奏皇帝,皇帝誇贊他的才能,從此都采用他造的紙,所以天下都說“蔡侯紙”。

C.材料不充分、理解準確,結論合理

造紙術的改良者為東漢和帝時中常侍蔡倫(62-121)。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在洛陽發明了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蔡倫是桂陽(今湖南郴州)人,曾任主管禦用器物的尚方令。他利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經過挫、搗、抄、烘等壹系列工藝加工,造成了紙,於永元十七年(105年)獻給和帝。他造的紙稱「蔡侯紙」。但在東漢、三國時期,紙並未普遍使用,人們的書寫材料仍以簡牘和縑帛為主。到了晉朝,造紙術傳到長江流域,那裏有豐富的造紙原料,也產生了較好的紙張,才得普遍推廣。晉人盛行抄書、藏書就是得益於用紙的普及。

蔡倫字敬仲,桂陽(今湖南郴州)人。在永平(漢明帝年號)末年開始在內宮任職,建初(漢章帝年號)時期,擔任小黃門(太監官職名)。到漢和帝即位,升任為中常侍(太監官職名),參與政事。蔡倫有才能學問,盡心盡力,誠實謹慎,多次觸犯皇帝,陳述得失的道理。每當到了休沐的時間,都閉門不接待客人,在田野中裸體。後來升任尚方令(太監官職名)。永元(漢和帝年號)九年,監督制作秘劍(皇宮專用的劍器)以及各種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成為後代制作器械的方法。自古書籍大多都編成竹簡,那些用綢緞布匹寫字的叫做紙。綢緞太貴而竹簡太重,都對人來說很不方便。蔡倫於是想出壹種方法,用樹皮、麻頭以及破布、魚網造成紙。元興(漢和帝年號)元年上奏皇帝,皇帝誇贊他的才能,從此都采用他造的紙,所以天下都說“蔡侯紙”。元初(漢安帝年號)元年,鄧太後因為蔡擔任了很長時間的侍衛,封他為龍亭侯,封地有三百戶人口。後來擔任長樂太仆(官職名)。元初四年,皇帝因為經史傳記等文字大多都沒有核實確定,於是選拔有名的讀書人謁者(學官名)劉珍以及博士(學官名)良史(史官名)聚集在東觀(宮殿名),校正各種典籍,派蔡倫監督這件事情。蔡倫起初按照竇皇後的旨意,誣陷漢安帝的祖母宋貴人。等到竇太後駕崩,漢安帝開始親自處理各種政事,下令讓蔡倫自己到廷尉(法官名)那裏認罪。蔡倫恥於受辱,於是沐浴後穿戴整齊衣服、帽子,喝毒藥而死。他的封地被廢除(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