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與出版學
出版:是指將作品編輯加工後,經過復制向公眾發行。其概念由以下三個基本要素組成:對作品進行編輯加工,使其具有適合讀者消費的出版物內容;對編輯加工好的作品進行大量復制,使其具有能供讀者消費的某種載體形式;將復制的出版物通過發行進行廣泛傳播。
出版物:是指以傳播為目的存貯知識信息並具有壹定物質形態的出版產品。出版物是出版業的產品,是出版工作者的勞動對象。由以下基本要素構成:壹是以讀者所需要的、經過加工提煉以後系統化了的知識信息構成內容;二是以壹定的表達方式陳述知識信息;三是以壹定的物質載體作為知識信息存在的依據;四是以壹定的生產制作方式使知識信息附著於物質載體上;五是以壹定的外觀形態呈現出來。
出版學:出版學是研究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的產生與發展規律的科學。由於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領域所特有的矛盾,它能反映出版活動的本質特征;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領域最主要的矛盾,它能反映出版活動的基本狀況;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普遍存在於出版物再生產全過程之中,它能全面反映出版活動中的各種經濟關系。所以,研究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的產生與發展的規律的過程,就是把握出版活動規律的過程。從這種意義上講,出版學也就是研究出版活動規律的科學。
報紙:報紙,是指以刊載新聞和評論為主的定期公開連續性出版的散頁出版物。英文名newspaper,意即新聞紙。報紙的功能是傳播新聞、反映輿論,所以常被稱為新聞輿論工具。報紙由報頭、正文及輔文三大部分組成。
圖書:圖書是指用文字、圖像或其他符號,按壹定主題和結構組成壹個獨立的整體,以印刷或非印刷的方式復制在供攜帶的載體上以向公眾傳播的作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圖書定義概括為:凡由出版社或出版商出版的49頁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書名和著者名,編有國際標準書號(ISBN),有定價並取得版權保護的出版物,稱為圖書(BOOK);5頁以上、48頁以下的稱為小冊子(PAMPHLET)。圖書由封面、正文和輔文構成。
期刊:又稱雜誌,是指有固定名稱,用卷、期或年、月順序編號,成冊出版的連續性出版物。期刊壹般包括封面、目次頁、正文、封底。
音像制品:音像制品是指錄有科學文化內容的錄音帶、錄像帶、唱片、激光唱盤和激光視盤等出版物。
激光唱盤:簡稱CD,它的錄制方法有模擬錄音和數字錄音兩種。其基礎結構由盤基、記錄層和保護層三部分構成。
激光視盤:用於電影業的娛樂錄像盤的變種,采用的錄制方法、基礎結構與激光唱盤完全壹樣,只是還包含圖像信息和計算機可用的數字化數據。
電子出版物:電子出版物是指以數字代碼方式將圖文聲像等信息編輯加工後存儲在磁、光、電介質上,通過計算機或者具有類似功能的設備讀取使用,以表達思想、普及知識和積累文化並可復制發行的大眾傳播媒體。
互聯網出版物:指將經過選擇和編輯加工的作品的內容以數字化形式存儲在與互聯網相連的數據庫或其他的相應載體上,並借助計算機進行互聯網上的在線傳播或其他利用的出版物。主要類型包括供在線閱讀、下載或即時印刷用的數字化網上出版物,專門用於下載網絡文獻的下載軟件,以及既可聯網、又可脫網使用的電子書(e-book)等。
正式出版物:是以出版物流通的性質為標準劃分出的壹種類型,是指經國家批準設置、具有法人資格的出版單位正式出版,並以商品交換方式廣泛發行的出版物。
非正式出版物:這是與正式出版物相對應的概念,是指經壹定審批手續而印刷出版,並以非貿易形式發送與交換的出版物。如供交換用的內部報刊、紀念性文集等。
內部出版物:這是以出版物流通的範圍為標準劃分出的壹種類型,是指正式出版物中其流通範圍有所限定的出版物,包括在出版物上標明了“內部發行”、“限國內發行”等字樣的出版物。
非法出版物:這是以出版行為的性質為標準劃分出來的壹種類型,是指以不合法的行為制作的出版物。在中國指由國家批準的出版單位以外的團體和個人未經批準,擅自制作,並向社會征訂、銷售的出版物,或內容為國家明令禁止的出版物。
淫穢出版物:這是以出版物內容性質為依據劃分出來的壹種類型,是指內容上宣揚淫穢行為挑動人們的性欲,足以導致普通人腐化墮落,而又沒有藝術價值或科學價值的出版物。
出版學的研究對象:出版學的研究對象是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領域的特有矛盾、主要矛盾、基本矛盾。由於出版物是壹種具有文化特性的特殊商品,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不同於其他經濟領域的商品供求矛盾,它反映的是文化知識的供應與社會對文化知識的日益增長的需求之間的關系;這壹矛盾的存在,影響與制約著出版領域其他矛盾的存在與發展;它也是出版活動中各種經濟關系的綜合反映。
出版學的相關學科:指與出版學在研究內容上有著直接的緊密聯系的學科。出版學與其相關學科的聯系按性質可分為兩種情況:壹是出版學的基礎學科,即為出版學的建立提供理論基礎的學科,在眾多的此類學科中,與出版學在研究內容上聯系緊密的學科主要有傳播學、文化學、經濟學等;二是出版學的交叉學科,即與出版學在研究內容上有某些交叉或具有某些相通性的學科,與出版學具有此類性質聯系的相關學科主要有新聞學、圖書館學、文獻信息管理學等。
出版學的分支學科:承擔著出版學某壹部分研究內容的探討任務的學科,與出版學有著縱向的總分關系,是出版學體的組成部分。出版學的學科體系,應由五類分支學科組成:壹是探討出版活動基本原理與壹般規律的學科,如出版學概論、出版美學、出版經濟學、出版文化學、出版社會學、比較出版學、中外出版史等;二是研究出版活動構成要素的學科,如圖書學、出版企業管理學、出版信息學、讀者學等;三是研究出版物生產流通過程的學科,如編輯學、發行學、出版物制作學、市場營銷學、書刊儲運學、書評學等;四是研究出版活動環境的學科,如出版物市場學、出版法學、出版業宏觀管理學等;五是研究出版活動的組織技術與方法的學科,如出版財務學、出版統計學、出版業計算機應用、出版物的分類與編目、出版網絡技術等。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壹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的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由於出版物是壹種重要傳播媒體,所以組織出版物的生產與流通的出版活動,也就成了大眾傳播系統的壹種傳播媒介。傳播學的研究內容按傳播過程分為五大部分:傳播者、傳播內容(信息)、傳播媒介(渠道)、傳播對象、傳播效果。通過這些內容的研究所形成的傳播學基本原理,能為出版學的理論體系的建立提供重要參照。
文化學:是研究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的產生與發展規律的科學。各種文化現象的產生與發展,都與出版業的發展緊密相關。通過出版物進行文化的交流、傳播與積累,本身就是壹種很重要的文化現象,所以,出版業的發展要遵循文化規律辦事。文化學的理論研究成果,同樣是構建出版學的理論基礎之壹。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過程與經濟活動規律的科學。出版活動具有經濟活動的屬性。出版物的生產是利用出版資源按照市場交換的要求制造出合適的產品——出版物的過程,出版物的流通在商品經濟社會裏也大多是以商品交換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出版業的運作在遵循文化規律辦事的同時,還受到經濟規律的制約。因此經濟學研究對出版學理論的形成也有其重要的意義。
新聞學:是研究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公***傳播媒介進行新聞傳播的規律性的科學。新聞傳播作為壹種傳播行為,與出版發行有許多相通之處,如都具有傳播知識、傳遞信息的職能,報刊等媒體的出版規律都要納入各自的研究範圍之中等等。由此而使新聞學與出版學在研究內容上出現了許多交叉。
圖書館學:是研究圖書館活動規律的科學。圖書館的活動以收集、整理、儲存、利用圖書資料為基本內容,與出版發行活動壹樣,都以出版物作為勞動對象。圖書館工作與出版工作在工作性質上的相同之處,使得以工作實踐為源泉的兩門學科的理論研究也有了許多的***同點。
文獻信息管理學:文獻信息管理學是研究收集、整理、揭示、利用文獻信息規律的科學。文獻除出版物之外,還有書信、檔案、文稿以及其他蘊含信息的物質載體。文獻信息管理學研究文獻管理的壹般原理與方法,出版學則要研究出版物這壹具體文獻形式中的信息揭示與利用問題。因此,文獻信息管理學也是與出版學在研究內容上有某些交叉的相關學科。
我國的出版業和出版系統
槐市:指公元4年,長安太學近旁出現的包括買賣書籍在內的綜合性貿易集市場。因為座落在繁盛秀麗的槐樹林中無墻屋,故稱為“槐市”。每逢初壹、十五,太學生多會於槐市,“各持其郡所出貨物及經傳書籍,笙磐樂器,相與買賣,雍容揖讓,或議論槐下”。槐市興於西漢末期,更始元年(23)年王莽政權崩潰,在戰亂中太學解散,槐市隨之消失。我們稱槐市為我國最早的圖書貿易市場。
書肆:指出現於東西漢交替之際的圖書攤。楊雄在其所著《法言·吾子》中說,“好書,而不要諸仲尼,書肆也”,最早提書肆這壹名詞。
傭書:在我國初唐雕版印刷術發明之前,書籍的傳播、銷售完全靠人工抄寫復制。替他人抄寫復制書籍而獲取壹定傭金的活動,稱“傭書”。據古籍記載,初具規模的傭書活動,是從西漢開始的,東漢有了更大發展。
雕版印刷:公元6世紀出現的壹種印刷術,以木版刻字印刷,壹個雕版可以重復使用。
活字印刷:北宋慶歷年間由畢升發明的壹種印刷術,即用膠泥刻字,用火燒使其堅硬,再將松脂蠟加熱熔化,將泥活字粘成壹個印版印書,印完再用火燒熔化松脂蠟拆版,其泥活字分類存放,下次排版時再用。
按需印刷: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 簡稱POD),是建立在數字式信息遠距離傳輸和高密度存儲的基礎上,用計算機將數字化圖書直接印制成印刷文本的技術。其操作過程是將圖書內容數字化後,利用電子文件在專門的激光打印機上高速印制書頁,並用專用計算機完成折頁、配頁、裝訂等工序。
電子書:又稱e-book,即專用硬件閱讀器,是壹種儲存有圖書數字化信息與相應檢索軟件的專用閱讀設備。它不僅便於攜帶,利於操作查看,而且體積小,價格便宜,而且能夠與網絡相連接使用。
宏觀調控機制:以政府職能部門為調控主體,從整體上對國民經濟運行進行間接調節和控制的各種措施和制度的有機結合。
新華書店管理店:新華書店按職能劃分的壹種類型,指只擔負對下級書店的人、財、物管理,不直接承擔銷售任務的新華書店。
新華書店發貨店:新華書店按職能劃分的壹種類型,指擔負圖書進發、調劑、儲運任務,並且獨立進行經濟核算的新華書店。
新華書店銷貨店:新華書店按職能劃分的壹種類型,指直接擔負圖書銷售任務,並且獨立進行經濟核算的新華書店,這是新華書店的基層單位。
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我國對外書刊發行機構之壹,該公司1981年由國家科委領導,主要負責圖書進口,同時擔任部分報刊等的出口任務,側重於高校學報及在我國召開的世界性的學術會議錄的出口。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我國對外書刊發行機構之壹,於1978年以國際書店為基礎擴建而成的。它屬文化部領導,主要負責除高校學報及世界性學術會議錄以外的所有圖書、期刊、報紙的對外發行,同時開展手工織品、字畫、羽毛制品等藝術品的對外貿易出口業務。
中國出版對外貿易總公司:我國對外書刊發行機構之壹,中國出版對外貿易總公司於1981年創建,直屬新聞出版總署領導。主要經營我國出版系統所需的技術引進項目及印刷設備、器材的出口。
出版業管理:指與出版活動有關的管理機構及其人員,依據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對構成出版活動的各種要素進行規劃、組織、指揮、監督和調節,以實現出版業持續健康發展目標的過程。這壹概念包含了管理活動的五個基本要素,即:管理主體、管理依據、管理對象、管理目標、管理職能。
出版業宏觀管理:是指政府各職能部門對全國出版業的各個組成部分統壹進行的、系統而全面的管理。它是綜合運用各種管理手段,對出版業的宏觀運行所進行的間接調控。管理的主體是政府的職能部門,管理的客體是壹國範圍內的整個出版活動,管理的方式方法是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手段進行間接的宏觀調控。
出版業中觀管理:指出版系統內的各種行業組織對構成出版活動的各個子系統所進行的分類協調與管理。此壹層次的管理主要是對出版業各行業內經營者之間經營活動與經濟關系進行協調。管理的主體是出版系統內的各種行業組織,管理對象(客體)是由行業內的各個經營者構成的行業子系統,管理方式方法是通過行規行約的制定與推行,對子系統的經營者及其經營行為進行監督與規範。
產業發展導向:通過規劃制定、政策推廣、資源配置等方式,對出版發展方向進行引導,以指揮各類出版業經營者按照其所引導的方向運作。此類管理內容依導向方式分,又有規劃導向,政策導向、資源導向三種類型。
市場培育管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采取壹系列措施培育市場,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和制定與完善市場法規、強化市場的日常監管的各種管理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