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文獻結核性瘺管【中醫術語審定委員會。中藥術語(2013)]
3.總結壹下,鼠瘺的名稱是【1】。又稱鼠陰囊[2]、腱瘺[3]、瘰癧[1]。指的是淋巴結核[4],是由於長期患病,化膿潰爛,竇道形成所致。即頸腋淋巴結結核[1][2]。它是由結核侵入頸部淋巴結引起的疾病。中醫稱此病為“瘰癧”,潰爛後稱為“鼠瘡”。
《黃帝內經》寒熱:“鼠瘺之根在臟,其端在頸腋之間[1]。”之所以稱之為鼠瘺,清《墨梅詩·顏經言》指出:“鼠善逸...鼠瘺之名,亦有與經絡[1]同流合汙之意。”
大鼠瘺管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病原體從口腔或鼻咽(扁桃體)侵入,通過淋巴管到達頸部的頜下或頦下淋巴結,也可通過血液傳播。
鼠瘺的癥狀是在頸部和腋窩有核,破裂時間長後有膿血,或滲漏伴有惡寒發熱[5]。
6大鼠瘺管的診斷[5]:
①頸側結節,無痛。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5]。
②初期多為單發結節,光滑可活動。之後結節融合成塊狀,不規則,流動性差。如果後期形成冷膿腫,會有波動感,潰爛後會變成竇道,長期潛行於皮下[5]。
③分泌物稀薄,常含奶酪樣物質,潰瘍面不健康[5]。
④常有低熱、盜汗、厭食、乏力、消瘦等全身癥狀[5]。
⑤活檢可明確診斷[5]。
7大鼠瘺管的治療7.1內治法宜調補氣血,滋養真元,服胃痞散[5]。
7.2除外治外,還應清除腐敗、肉芽,拔管排膿,或手術切除[5]。
7.3針灸治療針灸治療,火針法效果最好。取穴主要沿經絡選取,第壹穴為肝膽經。常用肩井穴、後堂穴、手三裏穴、足三裏穴、華斯穴、癆穴等。,每次取2 ~ 4分。如效果不滿意,可結合局部病竈直接針刺,腫塊為結節狀,在最早或最大結節腫塊的上、中、下各刺壹針,迅速刺出,刺入核心。腫塊已潰爛,未潰爛者用粗柄火針直刺病竈中央,使膿液盡快排出;斷了的就用火針在破口周圍0.5厘米處捅。當由於鼻竇滲出而形成瘺時,應使用適當長的火針直接穿刺管腔。久治不愈者或患此或彼者,可配合鮮紅膏外用(由幹紅煙草、鮮大薊、鮮敗醬精制而成)。每周火針1次。[5]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