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自有修身的道理經過董楓的道教訓練,他的青春依舊。據說有個少年出生在後關。第壹次見到董楓的時候,董楓已經四十出頭了。五十年後,此人回後關探親。他看到他的許多鄰居和朋友都老了,死了。只有董楓臉色依舊,心裏很奇怪。他問董楓:“我看到我老公人到中年,現在頭發都白了,妳卻還和中年人壹樣健壯。”董楓回答:“偶爾。”。
長生不老是許多皇帝和達官貴人的夢想,但正如白居易在他的詩中所說,“朱妍沒有良藥”。於是,前來尋求“長生不老藥”和“神奇”的人與日俱增,這讓董楓終日不得安寧,於是他離開家鄉,周遊世界,用醫術救人。
途經膠州(今廣西),刺史石燮中毒休克,三日而死。經過董楓的治療,他起死回生了。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江南。石燮壹家感激不盡,特地在大宅旁蓋了壹座高樓給董楓居住,並親自伺候壹日三餐。壹年後,董楓謝絕了石燮的盛情邀請,離開膠州北上。
途經李中(今安徽鳳陽)時,看到當地百姓因三國戰亂而貧病交加,十分同情,就在鳳凰山以南60裏的壹個窮山坡上安頓下來。他根據當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向中壢農民傳播江南種植果樹的農業技術知識,鼓勵人們在荒山荒坡上種植杏樹,以救荒致富。不幸的是,很多人對這位行醫的“流浪醫生”所倡導的種植杏樹致富的意義持懷疑態度,並沒有付諸實施。於是,董楓做了壹個奇特的規定:看病不收費,但重病者病愈後,要在他居住的山坡上種五棵杏樹;如果病情較輕,就種壹棵。
由於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遠近的病人紛紛前來求治,幾年間種下了壹萬多棵杏樹,成了杏樹。杏子熟了,董楓寫了個通知,規定來買杏子的人不用報告,只要留壹桶小米,自己去摘壹桶杏子。他用杏子換糧食來幫助窮人。據說每年有2萬到3萬貧困和疾病的人接受東風的救濟。《宇宙物語》中說:“李中縣興山,東吳董奉居住的地方,治好了人,但幾年只使五個杏子生長,達到壹萬個杏子。”《鳳陽縣誌》也載,“興山在府南六十裏,東吳時董奉在此山種杏以待人。”後來,董楓離開李中(鳳陽),定居廬山。幾年間,他的住處種了十幾萬棵杏樹,所以廬山也有杏林遺跡,但最早的杏林在鳳陽。
廬山有許多董楓的遺物,根據資料和史實基本可以確定:
1.還有董楓住過的杏林草堂,叫董楓亭,也叫董真人升天壇。後來這裏建了杏壇寺,清代名為香泉寺。
2.在山北的蓮花峰下(現稱龍夢溝),董楓去世後,當地百姓懷念他,建太乙宮,在他成仙的地方祭拜他。視野中有壹口丹井,視野後有壹條杏軒。
3.西林寺後山的胡夫寺是東風“虎口取食”和“虎守杏林”的遺址。
4.東風有煉丹臺,距東風亭3華裏,即今托林寺西北1華裏。
董楓死後,“杏林”的故事壹直流傳下來。明代名醫郭棟模仿董楓,住在山腳下,種了壹千多顆杏子。蘇州的鄭欽宇告訴我們,院子裏還設置了杏園,病人送的禮物也去扶貧了。元代書畫家趙孟頫病危。當時的名醫顏子誠治好了他。他特意為顏子誠畫了壹幅杏林圖。
後來人們在稱贊醫生醫德高尚、醫術高超時,常用“杏林春暖”、“杏林有名”、“杏林是大師”等詞語。近代壹些醫學團體和雜誌,常以“杏林”命名。“杏林”成了醫學界的別稱。關於“杏林”的故事不僅成為民間和醫學界的美談,也成為歷代醫生鼓勵和鞭策自己提高醫術、解除病人痛苦的典範。“杏林”也成了醫學界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