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 西周初年 武王兒子成王,周公旦,召公
主要內容、含義 當時周公旦(武王弟弟)輔政,成王年幼,大家都說周公旦要反,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壹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吃壹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發吐哺」典故。
有點像曹操的光腳迎許攸了,其實本身沒什麽意義,就是說他看待那時候的賢士很重以此來說明他也是壹個賢能的人,當時的人認為,賢能的人很少做壞事的,這也是舉孝廉的原因。後用為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
大禹治水 上古時期 大禹
主要內容、含義 內容是個神話故事,有點離奇,含義也沒有什麽,想看內容給妳個網址去看吧 /view/2178.htm
天下歸心 西周初年 武王兒子成王,周公旦,召公
主要內容、含義 暈倒,前邊忘記補上了,其實這句的全句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其實就是說妳要是像周公那樣重視人才,天下的人都會向妳靠近
問鼎中原 東周中期,鄭莊,齊桓,晉文,秦穆,楚成王之後,楚莊王(成王之孫)
涉及人物 周定王 楚莊王,王孫滿
主要內容、含義 說上古時期大禹治水之後,成為領袖,之後就鑄造了九鼎鎮守中原,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這時候楚國最是強大,代天子巡守,征服壹個小國後,路過洛陽(當時叫洛邑)就問周天子鼎的重量,聽說重量後就說:那九鼎有什麽了不起呀?從楚國的倉庫裏隨便拿出壹點廢鐵就足夠鑄成九鼎。其實當時楚莊王有心平分天下,但是中原各國不同意
含義嘛,企圖奪取天下,因為中原就是黃河中下遊壹帶,也就是當時最繁華的地方,也是政治中心,後指疆域領土
無為而治 時期不好說,堯舜時期實施的就是這種政策,但是他們不知道這叫無為而治,系統提出的是老子,無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無為而治的思想方法首先是由老子提出來的。之後,孔子贊嘆堯舜時用到過。還有關於治國是在文景之治時期,因為文帝母親和文帝劉恒都學的是黃老之學,所以壹直用的是無為而治,之前漢惠帝時期曹參也用的是這種方法 ,所以人物,時期等的不知道怎麽整理。
主要內容、含義:無為而治主要是說不要幹涉百姓,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個比較適合建國初期30左右,以後的王朝基本上都是這樣
炎黃子孫 上古時期 炎帝,黃帝
主要內容、含義當時中原地區,有很多部落,只有黃帝和炎帝以及蚩尤的部落最強,蚩尤想要“大壹統”,有統壹就要有抵抗,所以炎黃就聯合起來打敗了蚩尤,之後黃帝又大敗了炎帝,將兩個部落融合起來,也達成了“大壹統”,最後他們的部落的人就被稱為炎黃子孫。
堯舜禪讓 上古時期 堯.舜.禹
主要內容、含義 當時的領袖地位不是世襲的,而且能者任之,這個領袖就是幾個部落聯盟的主席,呵呵,領袖也是類似選舉產生的,也就是大家推選候選者,之後考察,考察壹段時間後,上任領袖快不能動的時候,上任領袖就可以指派給壹個人,但是為了大家都心服口服,所以選的基本上都是能人,要不會給自己的政績抹上汙點,呵呵,這種任人唯賢的方法,就被稱為禪讓,其中又以堯舜時期禪讓的都是明君而出名
因材施教 春秋末年戰國 孔子
主要內容、含義:末年,百家爭鳴,只有儒家沒有大的作用,孔子只能教書,其中教了3000門人,又有72賢人,每個人的教育方法又不完全同,有人問原因,孔子就說因材施教,效果好,呵呵原話忘記了,含義呢,就是說為師者,應該這樣做,不要千篇壹律的教育,教育方法得因人(才)改進,可惜到現在2500年了,老師中學會的人真是。。。。。。。。。。
鉆木取火 上古時期 燧人氏
主要內容、含義上古時期,人類壹直沒有辦法抵擋寒冷,吃生食,直到偶然發現雷火後偶然實驗成功才知道火的作用,但是當時人們不可能天天等著雷劈樹吧。。。。有點像守株待兔(雷),O(∩_∩)O~有個不知名的人,通過鉆木的方法或得了火,這個技術大大改進了人們的生活環境,飲食等,使人的壽命延長,好處是多多,所以這個人據說被選為領袖,還被稱為燧人氏
紙上談兵 戰國時期(前260) 趙國VS秦國 廉頗(後換為趙括)VS白起
主要內容、含義:當時著名的將領有秦國的白起,王翦,蒙家的什麽忘記了,趙國的有廉頗,趙奢,李牧,其中;李牧、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趙奢也是能征善戰之士,不過那是好像是死了,秦國和趙國打仗兩位名將,打了個相持,而後秦國使用離間計,使趙括代廉頗。趙括,馬服君趙奢之子,也叫馬服子,戰國時趙將。他只會空談其父所傳兵法,實際不能指揮作戰。公元前260年,趙中秦反間計,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壹反廉頗的策略,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全線出擊,向秦進攻。秦將白起分兵兩路:壹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壁壘周圍;壹路切斷趙軍後路,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於長平。最後,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趙括戰死,四十余萬趙兵盡被坑殺。
含義: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饑 、空頭支票、誇誇其談
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期 很多學派出現
主要內容、含義百家爭鳴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戰國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艷的局面。《漢書●藝文誌》將戰國主要思想學派分為十家——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雜、兵、小說。西漢人劉歆在《七略●諸子略》中將小說家去掉,稱為“九流”。俗稱“十家九流”就是從這裏來的。“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復雜的政治鬥爭,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階級、階層之間的鬥爭復雜而又激烈。
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辯難,於是出現了壹個思想領域裏“百家爭鳴”的局面。
含義沒有什麽,就是說當時思想沒有束縛,各方面都有發展
立木為信 戰國時期前356 秦國,商鞅,秦孝公
主要內容、含義:商鞅為了使大家相信他說的話,就做了個實驗,以此來說明他是個講信義的人,內容:變法令下達後,商鞅以三丈之木置於國都南門,募民有能徙木於北門者賞十金,但無人響應。他又將賞金增至五十金,有壹人應募,即獲得五十金,以此來取信於民。
含義沒有,就是講了件事情
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前356 秦國,商鞅,秦孝公
主要內容、含義::太長了我給妳個網址 /view/1138.htm
茹毛飲血 上古時期遂人氏之前
主要內容、含義
解釋茹:吃。用來描繪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的生活。
形容野蠻的生活
合縱連橫 戰國時期 七國
主要內容、含義:太長了,背景也太多了,還是給妳個網址。
/view/17797.htm
尊王攘夷 戰國時期,齊桓公,周天子,管仲,
主要內容、含義原意是尊奉周王為中原之主,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後來成為面對外族入侵時,結成民族統壹戰線的同義詞。
齊桓公執政以來,在管仲的輔佐下,經過了內政、經濟、軍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適時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服。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權力,維護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 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於首止,與周天子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地位。次年,齊桓公因鄭文公首止逃會,率聯軍討伐鄭國。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並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
“攘夷”,即對遊牧於長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國對中原諸侯的侵擾進行抵禦。公元前 664,山戎伐燕,齊軍救燕。公元前661年,狄人攻邢,齊桓公采納管仲“請救邢”的建議,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為邢國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桓公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經過多年努力,齊桓公對楚國壹再北侵進行了有力的回擊,到公元前655,聯軍伐楚,迫使楚國同意進貢周王室,楚國也表示願加入齊桓公為首的聯盟,聽從齊國指揮,這就是召陵之盟。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國北侵,保護了中原諸國。
齊桓公實行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做出了大貢獻。
打字打了好久,暈倒,真是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