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知道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它的形態是長方形。甲骨文單字4500個左右,得到確認的大約兩個,至今尚有壹半多的字沒有破解。我們今天的話題不是討論甲骨文的破譯。而是討論漢字的方形是從哪裏開始的。
漢字的起源,上觀天文,下取諸形,以造六書。什麽是六書?造字的六種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在最早的甲骨文字中,雖然不能算嚴格的方形,但已大體具有了方形的雛形。這是最原始的基調。由於甲骨文在可考的文獻中,除了蔔筮外,還沒有發現其他方面的應用。但它卻是文字發展史中的第壹道線索。從它大部分的字形來看,偏向於長方體。
除了甲骨文,就要算鐘鼎石鼓金文,這些文字統稱為大篆。大篆的體態,更趨向於長方。雖然,它的筆畫尚還彎曲,但整體的方形形態已經形成。其後的小篆,對大篆進行了簡化,方形基本確立。小篆的形成使用時間非常短暫,是所有文字中使用時間最短的。但其進步意義卻是最大的。它的出現,改變了先秦時期諸侯各國家的文字形態。對國家政令的準確實施,國家大壹統的體現,對後世的教育、經濟、軍事各個方面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隸書的出現,方形已經完全形成。筆畫已經不再是大小篆壹樣的彎曲,形體由小篆的長方轉變為正方或偏方。
在漢字數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基本形態是以方為主。最大的改變,是由原始的圖形彎曲的筆畫,筆畫漸漸變直。形態由長方,變成了今天印刷體的正方。要說是什麽字體奠定了漢字方塊的形態,我認為甲骨文就已經是方形的了。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漢字方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