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範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皇佑三年(1051)任職青州。範仲淹。作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範仲淹是晚年才到青州的,任職不足兩年,卻為青州百姓辦過壹些實事。
“慶歷新政”失敗之後,範仲淹先是被貶到鄧州。就是在那個時期,他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嶽陽樓記》。皇佑三年,他被調任青州。壹到青州,他就遇到了富弼遺留的問題:富弼仁慈,善待外來人,因而使大批外地災民滯留青州,造成糧食價格大幅上升。同時,按照朝廷當時的規定,青州百姓交皇糧要到今天的聊城,路途遙遠,肩挑手推,苦不堪言。範仲淹想出了壹個辦法:讓青州百姓在當地把糧食賣掉,拿了錢到聊城買糧,就地交納皇糧。這樣壹來,不僅免去了百姓長途運糧之苦,而且還平抑了青州糧價。
除此之外,範仲淹還為青州留下了壹種藥。當時青州有壹種“紅眼病”,流行甚廣,壹直苦無良方。範仲淹四處搜集驗方,與醫家細心研究,制出了“青州白丸”,有效地治愈了紅眼病。調制藥丸的那股清泉被範仲淹命名為“醴泉”。為了紀念醴泉在治療紅眼病中做出的貢獻,範仲淹還在醴泉上建了壹座亭子。後來,人們把亭子叫作“範公亭”。今日青州仍有“範公亭公園”。
3\ 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又號六壹居士,廬陵(今江西永豐縣)人,累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擔任副宰相。他又是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也是“慶歷新政”失敗之後被貶出京城的。他先到了滁州,寫下了眾所周知的《醉翁亭記》,為後人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名句。那壹年,他40歲,正是壹般人雄心勃勃的時候,他卻已經倦於官場。後來朝廷重新起用他,但他已經誌在文學,這結果就是他繼承韓愈、柳宗元開創的古文傳統,領導了著名的“詩文革新”運動,因而成了文壇領袖。這位文壇領袖的確有點不守規矩,在皇帝喪期,竟然身著紫衣。他因此而被革職,先貶亳州,又轉青州。到青州之前,歐陽修很不情願。因為他已經決計退居山林,因而接連三次上書辭職。皇帝卻六次下詔,催他赴任,而且給了他兵部尚書的職務。皇帝的詔書是由王安石寫的,王安石以各種理由把歐陽修引向了青州。壹到青州,歐陽修就被青州的山水吸引了。歐陽修治青州,真是如烹小鮮。他終日忘情於山水之間,極少忙於公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