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他最後的死的確是死於作繭自縛。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商君在想要逃離秦國之前,卻是因為自己在秦國曾經立下了沒有證明不可投宿的規矩而沒有人願意接受他的投宿,因此商君最後根本沒有辦法好好的逃離秦國。而這個在之後就衍生成了壹個成語,叫做作法自斃。
商鞅是年少即有才,但可惜魏惠王不用他,因此商鞅就逃離了魏國,而到了隔壁的秦國去了。商鞅他到了秦國之後被秦孝公所賞識,因此商鞅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國進行了變法。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幾點,第壹點是制定了嚴厲且嚴格的法律,以此來規矩人們的行為;第二點則是獎勵軍功,即允許普通人通過戰爭中獲得的軍功來升官進爵;在制度上,商鞅還推崇郡縣制,這也是加強了君主集權。但是這些都不是最後導致商鞅慘死的原因所在,最後商鞅之死的主要的原因在於他立下了這項鼓勵民間去相互告密,並且告密者可以獲得獎勵的這壹制度。
商鞅他未曾想過他以軍功封爵的行為這早就觸犯到了秦國老世族的利益,因此後來在他犯事的時候,老世族更是去落井下石。在秦惠文王即位之後,當年被他處以刑罰的太子太傅公子虔誣陷商鞅要求造反,而造反這對於任何壹個國君來說都是不可容許的。再加上秦惠文王和商鞅素有舊怨,因此秦惠文王便是要去殺掉商鞅。
商鞅他原本曾經想像當年逃離魏國那樣逃離秦國,但是這次他卻是沒有了好運氣。在他到了秦國邊疆之時,他想住在旅店,店主說住店的人如果沒有證件,那麽是不能住店的。因此商鞅也就無法投宿。後來商鞅好不容易逃到了魏國,魏國卻是痛恨他當年幫助秦國打敗魏國,因此就將他送回了秦國。在商鞅他回到秦國之後,便是被秦惠文王處以了五馬分屍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