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然而,沒完沒了的“中西醫之爭”或多或少地偏離了對話的原文翻譯。

然而,沒完沒了的“中西醫之爭”或多或少地偏離了對話的原文翻譯。

中英文比賽原文:

屠呦呦所堅持的,不是壹個愛管閑事的人所爭論的。

隨著諾貝爾頒獎典禮的臨近,持續了兩個月的“屠呦呦熱”正逐漸達到高潮。當地時間7日下午,屠呦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發表了題為《青蒿素——中醫藥獻給世界的禮物》的演講,在演講中,他詳細回顧了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並引用毛澤東的話說,中醫藥是“壹座偉大的寶庫”。

對於中醫來說,無論是這次在自然科學“殿堂”的演講,還是諾貝爾獎要頒給屠呦呦,自然提供了壹個絕佳的“正名”。在世界科學前沿的平臺上,中醫不僅真正被世界“看見”,也因為這種“看見”而有機會與世界對話。撥開迷霧後,對話才是發展的動力。撥開迷霧,讓對話成為可能,是屠呦呦及其團隊的壹大貢獻。

但是,如果像壹些輿論所認為的那樣,把屠呦呦的懺悔簡單地看成是他對中醫的“背書”,甚至是把他的成就看成是中醫對西醫的“挑戰書”,這樣的願望是值得稱道的,但可能完全背離了科學家的初衷。聽了屠呦呦的報告,或者稍微了解壹下他的研究,我們知道青蒿素的發現不僅來自於中醫“寶庫”提供的積累和啟發,也來自於西醫嚴格的實驗方法。沒有他們中的任何壹個,歷史很可能轉向完全不同的方向。換句話說,在“諾獎”這個平臺上推動中西醫對話之前,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成果是長期“對話”的成果。

然而,無休止的中西醫之爭或多或少偏離了對話的初衷,陷入了單向的“短長之爭”。持中醫理論的人,不屑於西醫的“循序漸進”;持有西醫的人不屑於中醫的“隨心所欲”。雙方都沒有看到“按部就班”是壹種經驗基礎,而“隨心所欲”是壹種文化內涵。它們是完全兼容互補的,為什麽壹定要二元對立呢?屠呦呦在發言中坦言,“通過對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究過程,我深切感受到中西藥物各有所長,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因此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這既是站在中醫立場上對西方科學界的告白,也是站在西醫立場上對中醫迷的提醒。毋寧說,這是壹個科學家對科學研究本質的揭示。

科學家都知道科學研究的深不可測性,作為旁觀者,我們也經常聽說。人們可能對科學研究需要的思維方式不夠了解。不是每個人都能學到屠呦呦和她的團隊學到的東西,但他們的治學精神和理念值得我們學習。這其中既包括“幾十年磨壹劍”的苦練,也包括巧妙平衡的思維方式。

這種思維方式體現在其中西醫有機結合上。這表面上是兩種科學體系的對話,實質上也是兩種思維方式的平衡——從中醫傳統中尋找靈感,屠呦呦的想象力值得敬佩;屠呦呦的理性思維在用西方方法論證時也值得關註。想象力和理性思辨的高度平衡,恰恰是優秀科學家的關鍵素質。兩者的平衡使他們的創新永遠不會漫談和遐想,論證永遠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