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獻洛
第1章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美猴王享樂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載。壹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眾猴慌忙羅拜道:“大王何為煩惱?”猴王道:“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壹點兒遠慮,故此煩惱。”眾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壹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眾猴聞此言,壹個個掩面悲啼,俱以無常為慮。?
只見那班部中,忽跳出壹個通背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猴王道:“妳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回,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猴王道:“此三者居於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猴王聞之,滿心歡喜,道:“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雲遊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壹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
這是孫悟空的第壹哭,他和猴子猴孫日日嬉鬧,無憂無慮地玩了三五百年,已到了老年時期,突然有壹股危機感從心底升起,覺得這壹生不該就這麽稀裏糊塗的度過,究竟如何才能永遠的快活下去呢?於是他產生了壹種揮之不去的無力感。
第2章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祖師道:“妳等起去。”叫:“悟空,過來!我問妳弄甚麽精神,變甚麽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妳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妳有,必然求妳。妳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妳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道:“只望師父恕罪!”祖師道:“我也不罪妳,但只是妳去吧。”悟空聞此言,滿眼墮淚道:“師父教我往那裏去?”祖師道:“妳從那裏來,便從那裏去就是了。”悟空頓然醒悟道:“我自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來的。”祖師道:“妳快回去,全妳性命,若在此間,斷然不可!”悟空領罪,“上告尊師,我也離家有二十年矣,雖是回顧舊日兒孫,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祖師道:“那裏甚麽恩義?妳只是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
悟空見沒奈何,只得拜辭,與眾相別。祖師道:“妳這去,定生不良。憑妳怎麽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妳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妳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叫妳萬劫不得翻身!”悟空道:“決不敢提起師父壹字,只說是我自家會的便罷。”
孫悟空這壹次哭,是因為自己毫無謙虛之心,在眾人面前賣弄,遭到了菩提祖師訓誡和遣散。他想到自己所求皆如意,但還沒有報答師父的恩情,所以哭泣。
菩提祖師確實高明,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恨人有笑人無”,愛而不得往往會產生扭曲心理,從而害人害己。古人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第27章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大聖跳起來,把身壹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妳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壹時有妖精拿住師父,妳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唐僧道:“我是個好和尚,不題妳這歹人的名字,妳回去罷。”那大聖見長老三番兩復,不肯轉意回心,沒奈何才去。妳看他: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
壹頭拭迸坡前草,兩腳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壹能。頃刻之間不見影,霎時疾返舊途程。妳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鬥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淒淒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裏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壹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
在這壹章中,孫悟空哭了兩次。第壹次呢,孫悟空受觀音點化,保唐僧去西天取經,壹路降妖伏魔,立下了汗馬功勞。論說唐僧應褒獎他,而不是時不時地念咒,呵斥他走。但是師徒相處久了,他的魔性也逐漸消除了,對師父也產生了真正的情感和依賴心理。但是,師父卻不辨真假,不識善惡,還恩將仇報,壹心要驅逐他這個立功之人。
第二次呢,因為他看到了東海,想到了上次發生的事情。
《西遊記》14章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中寫道:
行者伸手去耳朵裏拔出壹根繡花針兒,迎風壹幌,卻是壹條鐵棒,足有碗來粗細,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讓老孫打壹棍兒試試手!”唬得這六個賊四散逃走,被他拽開步,團團趕上,壹個個盡皆打死。剝了他的衣服,奪了他的盤纏,笑吟吟走將來道:“師父請行,那賊已被老孫剿了。”三藏道:“妳十分撞禍!他雖是剪徑的強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該死罪;妳縱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麽就都打死?這卻是無故傷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妳怎麽不分皂白,壹頓打死?全無壹點慈悲好善之心!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壹時沖撞了妳,妳也行兇,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悟空道:“師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卻要打死妳哩。”三藏道:“我這出家人,寧死決不敢行兇。我就死,也只是壹身,妳卻殺了他六人,如何理說?此事若告到官,就是妳老子做官,也說不過去。”
行者道:“不瞞師父說,我老孫五百年前,據花果山稱王為怪的時節,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妳說這般到官,倒也得些狀告是。”三藏道:“只因妳沒收沒管,暴橫人間,欺天誑上,才受這五百年前之難。今既入了沙門,若是還象當時行兇,壹味傷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原來這猴子壹生受不得人氣,他見三藏只管緒緒叨叨,按不住心頭火發道:“妳既是這等,說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懲般緒咶惡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卻不曾答應,他就使壹個性子,將身壹縱,說壹聲“老孫去也!”三藏急擡頭,早已不見,只聞得呼的壹聲,回東而去。撇得那長老孤孤零零,點頭自嘆,悲怨不已,道:“這廝!這等不受教誨!我但說他幾句,他怎麽就無形無影的,徑回去了?罷!罷!罷!也是我命裏不該招徒弟,進人口!如今欲尋他無處尋,欲叫他叫不應,去來!去來!”正是舍身拚命歸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張。
……
茶畢,行者回頭壹看,見後壁上掛著壹幅圯橋進履的畫兒。行者道:“這是甚麽景致?”龍王道:“大聖在先,此事在後,故妳不認得。這叫做圯橋三進履。”行者道:“怎的是三進履?”?
龍王道:“此仙乃是黃石公,此子乃是漢世張良。石公坐在圯橋上,忽然失履於橋下,遂喚張良取來。此子即忙取來,跪獻於前。如此三度,張良略無壹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愛他勤謹,夜授天書,著他扶漢。後果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太平後,棄職歸山,從赤松子遊,悟成仙道。大聖,妳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聞言,沈吟半晌不語。龍王道:“大聖自當裁處,不可圖自在,誤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話,老孫還去保他便了。”
在14章中,是孫悟空自己心猿意馬,傷了“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六個毛賊的性命。經過東海龍王的點化,孫悟空意識到自己有了倨傲怠慢之心,被師父批評嘮叨之後,卻毫無悔意,竟然憤然離去。在27章中,他被師父趕走,回花果山,再次途經東海時,就想到了上次的事情。想想,曾經我自己的經歷,滿心歡喜去寧波,不虛心接受師父的教誨,還總是倨傲怠慢。被師父批評過後,心生不滿,甚至產生離別之意。而今看《西遊記》,確實是沒有控制住自己的“心猿”和“意馬”。
第33章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卻說那大聖被魔使法壓住在山根之下,遇苦思三藏,逢災念聖僧,厲聲叫道:“師父啊!想當時妳到兩界山,揭了壓帖,老孫脫了大難,秉教沙門,感菩薩賜與法旨,我和妳同住同修,同緣同相,同見同知,乍想到了此處,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壓了。可憐!可憐!妳死該當,只難為沙僧八戒與那小龍化馬壹場!這正是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為名高名喪人!”嘆罷,那珠淚如雨。
……
行者聽見當值二字,卻也心驚,仰面朝天,高聲大叫道:“蒼天!蒼天!自那混沌初分,天開地辟,花果山生了我,我也曾遍訪明師,傳授長生秘訣。想我那隨風變化,伏虎降龍,大鬧天宮,名稱大聖,更不曾把山神、土地欺心使喚。今日這個妖魔無狀,怎敢把山神、土地喚為奴仆,替他輪流當值?天啊!既生老孫,怎麽又生此輩?”
在這壹章中,孫悟空哭,是因為想到了當初被如來佛壓在山下五百年,多虧了師父救自己出來,受觀音指點,保唐僧取經。沒想到遇到個厲害的妖怪,自己又被壓在了山下,這壹次誰能救自己呢?曾經上天入地的威風何在?再聽到妖怪將山神土地當奴仆使喚,更仰天長嘯,產生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第34章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孫大聖見了,不敢進去,只在二門外仵著臉,脫脫的哭起來,妳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況先哄了他的寶貝,又打殺他的小妖,卻為何而哭?他當時曾下九鼎油鍋,就煠了七八日也不曾有壹點淚兒,只為想起唐僧取經的苦惱,他就淚出痛腸,放眼便哭,心卻想道:“老孫既顯手段,變做小妖,來請這老怪,沒有個直直的站了說話之理,壹定見他磕頭才是。我為人做了壹場好漢,止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為他使碎六葉連肝肺,用盡三毛七孔心。壹卷經能值幾何?今日卻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風訊。苦啊!算來只為師父受困,故使我受辱於人!”到此際也沒及奈何,撞將進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頭。”那怪道:“我兒,起來。”行者暗道:“好!好!好!叫得結實!”
這壹次,孫悟空哭是因為化作小妖,去騙取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母親的幌金繩時,想到自己曾不可壹世,傲視天下,只拜三個人。如今卻為了保唐僧,取經卷,要拜壹個老妖婆,多沒面子啊?
第五十壹章?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話說齊天大聖,空著手敗了陣,來坐於金皘山後,撲梭梭兩眼滴淚,叫道:“師父啊!指望和妳:佛恩有德有和融,同幼同生意莫窮。同住同修同解脫,同慈同念顯靈功。同緣同相心真契,同見同知道轉通。豈料如今無主杖,空拳赤腳怎興隆!”大聖淒慘多時,心中暗想道:“那妖精認得我。我記得他在陣上誇獎道:‘真個是鬧天宮之類!’這等啊,決不是凡間怪物,定然是天上兇星。想因思凡下界。又不知是那裏降下來魔頭,且須上界去查勘查勘。”
孫悟空終於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知道了自己力量的有限。其實這也是壹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
第五十七章?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
卻說孫大聖惱惱悶悶,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簾洞,恐本洞小妖見笑,笑我出乎爾反乎爾,不是個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宮,又恐天宮內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島,卻又羞見那三島諸仙;欲待要奔龍宮,又不伏氣求告龍王;真個是無依無倚,苦自忖量道:“罷,罷,罷!我還去見我師父,還是正果。”
行者望見菩薩,倒身下拜,止不住淚如泉湧,放聲大哭。菩薩教木叉與善財扶起道:“悟空,有甚傷感之事,明明說來。莫哭,莫哭,我與妳救苦消災也。”行者垂淚再拜道:“當年弟子為人,曾受那個氣來?自蒙菩薩解脫天災,秉教沙門,保護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經,我弟子舍身拚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裏奪脆骨,蛟龍背上揭生鱗。只指望歸真正果,洗業除邪,怎知那長老背義忘恩,直迷了壹片善緣,更不察皂白之苦!”菩薩道:“且說那皂白原因來我聽。”行者即將那打殺草寇前後始終,細陳了壹遍。卻說唐僧因他打死多人,心生怨恨,不分皂白,遂念緊箍兒咒,趕他幾次。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特來告訴菩薩。
這次,孫悟空見了菩薩為什麽哭得最傷心?他盡心盡力保唐僧去西天取經,唐僧卻不分青紅皂白,屢次趕他走,壹點情義都沒有。於是他感到特委屈,又壹次打退堂鼓。菩薩講了句公道話,打死妖魔鬼怪是妳的功績,打死普通人身就是妳的不善了。孫悟空雖然誠心保唐僧,但卻沒有完全祛除骨子裏的魔性,因此並沒有做到戒殺生。還有,我覺得孫悟空練就了壹身本領之後,除了畏懼佛祖、觀音和師父之外,沒有什麽令他感到畏懼的了。然而只有觀音和師父跟他在情感上走得最近。如今師父又壹次因為壹點小事就趕他走,著實冤枉了他。於是,錚錚鐵漢在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面前哭得就像個小孩子似的。
由此聯想到,員工犯錯了,領導如何處理?孩子犯錯了,父母如何處理?
以前看《西遊記》,只喜歡看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騰雲駕霧,降妖除魔。現在看《西遊記》,看的是人生百態,看的是個人成長,看的是世道人心,看的是弱肉強食的社會,看的是企業管理,看的是如何子女教育,看的是佛、道、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