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在我國古代,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那時男子到二十歲時要行“冠禮”,即把頭發盤成發髻,叫做“結發”,再戴上冠(帽子),表示成年了。所以,男子二十歲也稱“弱冠”。女子到十五歲行“笄簪子禮”,即把頭發盤成發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長大成人了。所以女子十五歲也叫“及笄”。可見“結發”壹詞原指男女年輕的時候。當女子訂婚後,即用絲纓束住發辮,表示她已經有了對象,到成婚的當夜,由新郎解下。古籍《儀禮·土昏禮》中記載:“主人入室,親脫婦之纓。”又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中記載:“凡娶婦,男女對拜畢,就床,男左女右,留少頭發,二家出匹緞、釵子、木梳、頭須之類,謂之合髻”。此種禮儀是結發的變種,盛行於唐、宋以後。新婚夫婦,在飲交杯酒前各剪下壹綹頭發,綰在壹起表示同心。後來,人們就稱首次結婚為“結發夫妻”,即元配夫妻,若再婚,男方稱續弦。
還有------“結發夫妻”的說法源於壹段有趣的故事:相傳古時候有個皇帝在登基的前壹夜,擔心自己的胡子太短而讓眾臣瞧不起(在古代,胡須的長短被認為是男子才學和膽識的重要標誌)而無法入眠。怎麽辦呢?身邊的娘娘計上心來,她剪下自己的頭發,小心翼翼地接在皇帝的胡須上,壹夜的工夫使短胡子成長胡子。
次日皇帝登基時,手捋胡須,躊躇滿誌地接受眾臣朝拜,好不威風!眾臣見皇帝壹夜之間胡須過臍,無不驚嘆“乃真命天子也”!娘娘剪發結皇帝的胡須,皇帝自然對娘娘關愛有加,這便是“結發夫妻”的由來.
“糟糠之妻”〔z?ok?ngzhīqī,糟糠,潮語“遭康”(之歐1、戈秧1)〕這則成語來源於東漢光武皇帝與他的大臣宋弘的故事。
宋弘是光武帝劉秀的大司空(主監察),為人正直。
壹次劉秀身邊需要壹位博學的人,宋弘就推薦了桓譚。後來宋弘發現桓譚老是給劉秀彈奏鄭國的靡靡之音,立即把桓譚叫來,責備他。後來宋弘又向劉秀謝罪,說:“我原想讓桓譚忠心輔佐王室,可是現在整個朝廷都愛聽鄭國的亡國之音,希望治我的罪。”劉秀就把桓譚免職了。
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死了丈夫,劉秀希望她從滿朝文武中再選壹位丈夫。湖陽公主說:“滿朝大臣中,宋弘的才貌和品行最好。”於是劉秀召見宋弘,說:“俗話說,壹個人地位高了,就要改交富有的朋友;發了財了就要另娶妻子,這可是人之常情啊!”宋弘說:“我聽說,壹個人在貧賤時交的朋友是不能忘記的;與自己***患難的妻子是不能拋棄的。(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劉秀和湖陽公主只好打消了念頭。